高中历史教学示范课设计与研讨概要.pptVIP

高中历史教学示范课设计与研讨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教学示范课 设计与研讨 成都树德中学 郭子其(610031) QQ:759848206 一、关注历史学科的本体特征(思想价值与方法):“如其所是”的历史课——知识问题 二、形成一堂课的“灵魂”——教学问题 二、形成一堂课的“灵魂”——教学问题 (二)历史教学的线索:教学逻辑、知识逻辑 ▲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中,利用暗线“看得见的墙”,明线“看不见的墙”认识“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世界意识”, ▲具体内容包括:一、“墙”的由来——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原因;二、“墙”的修建--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三、“墙”的影响--两极对峙的影响;四、“墙”的倒塌--两极对峙格局的结束。这样设计,隐喻恰当,富有意蕴;而且使整个内容贯通一气,有效而自然地延伸相关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在具体的设计中,还有机介绍了“墙”的故事:故事一:暗线“柏林墙”和明线“欧洲的‘墙’”;故事二:分区占领柏林;故事三,“墙”的延续:北约东扩与颜色革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挤压中、俄的战略生存空间,并没有完全摒弃冷战思维! 二、形成一堂课的“灵魂”——教学问题 案例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 三、注重师生的深度互动——学生学习问题 四、关注学生发展:发育学生的思维、智慧与价值——人的发展问题 四、关注学生发展:发育学生的思维、智慧与价值——人的发展问题 四、关注学生发展:发育学生的思维、智慧与价值——人的发展问题 四、关注学生发展:发育学生的思维、智慧与价值——人的发展问题 诚挚欢迎指正! * * * * 案例 危机与变革 ——基于历史内在因素的关系性思考 案例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一)历史教学立意与灵魂 (一)注重丰富的历史思维 (二)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认知逻辑与心理逻辑 争吵一 弗吉尼亚的麦迪逊主张:中央政府应该对地方行使绝对的控制权,这样才会实现国家政权的稳定,建立更好的秩序和各州之间的关系和谐。 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利越集中和强大 的政府,越需要受到特别的限制,因为愈是远离被统治者的政府愈有可能滥用职权,耍阴谋诡计,陷入腐化堕落的地步。 ——【美】詹姆斯.罗伯逊 问题:争吵的焦点是什么?怎样解决? 争吵二 在最棘手的国会议员分配问题上弗吉尼亚州代表说,“这是权力争夺,不是争取自由。小州在国会里的权利一定小于大州,尽管各州人民享有同样的自由。” 特拉华州的代表在辩论中对大州代表吼道,“先生们!要是你们想压制小州,你们就会毁掉邦联。” 问题:争吵的焦点是什么?怎样解决? 争吵三 宾夕法尼亚州的代表愤怒地宣称:奴隶制是邪恶的制度,给蓄奴州带来了巨大的 悲哀和贫困,应该禁止输入奴隶。 南卡罗来纳代表辩护道:有史以来,总一半人是奴隶。如果废除奴隶制,我们就退出邦联。 有人认为,奴隶是个人财产,在按人口比例决定议员人数时,不该算在人口中;另一些代表表示,奴隶也是人,应该被算在内。 问题:争吵的焦点是什么?怎么解决? (一)关注“点”:要学生思考起来 科举向全社会的开放是逐渐实行的,开始只在少数人中间进行,而且还体现出自上而下,只与少数人有关的倾向。吏部考试选拔官吏的标准是:“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证;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忧长。”考完后还要看官缺的情况,否则只能候补。唐代文学家韩愈四考进士,方于贞元八年(792)及第,时年二十五岁;而吏部试后就不得官,因穷困求仕,又三次应吏部“宏词”科试,均落选,在长安困守十年,几无法生活。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恳求授官,自述其“四举于礼部乃一得,三选于吏部卒无成。”但当时宰相卢迈等人对韩愈的上书不予理睬,他只好在凄苦失望中离京,投靠藩镇幕下当一名推官。至贞元十八年(802),年已三十五岁的韩愈才得授四门博士职。 举人、贡生前三代无功名者明初达58.2%,冷籍之家读书士子增多,科举颇得民心,明中期(1505—1580)持续高达46.9%,后期(1586—1610)迅速降到28.5%。社会流动减小,社会结构趋于稳定状态,,这是王朝中后期世族保持自身地位所作努力的结果。清初(1652—1661)三代无功名者进29.2%,中期(1673—1703)达15.8%。后期(1882—1904)为15.5%。1469年到1892年,来自贫民家庭的进士几乎降低了一半,即由60%减至31.7%。 宗族对学生参加科举考试以及取得好成绩要提供考费和奖金。许多地方因为科举及第人数众多而赢得了“人文渊薮”的名声,江南地区是具有全国影响的“人文渊薮”,像苏州、常州、嘉兴、绍兴等地都尤为有名。江南进士集中,呈现科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