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湖南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詹 庆 才 电话Email:zhanqc@ 本人基本情况 1984年获湖南农学院农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理学硕士学位,专业:分子遗传。 1999年11月-2002年11月 受国家科技部派遣,在日本农林水产省北海道国家农业研究中心博士后特别研究员;主要从事基因定位和功能基因的筛选。 1984-1999年:主要从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研究;水稻分子育种技术研究。 1999-2014:主要从事杂交水稻种子纯度快速鉴定技术研究;水稻品种DNA指纹研究;基因定位和分子育种技术研究。 1、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1871年,首次发现DNA(鲑精DNA)。1943年,证明DNA为遗传分子,而不是蛋白(1944,O T Avery) 1953年,DNA双螺旋模型提出(J D Watson(美)和F H C Crick(英),1962年或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从而为分子生物学这一学科奠基。1961年,合成mRNA,破译第一个遗传密码(M W Nirenberg(美),1968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基础研究的创新,与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以上被称为理论上的三大发现) 1970年,分离出第一个限制性内切酶(W Arber(瑞士),1978年获诺贝尔医学奖) 1970年,Baltimore和Temin发现了逆转录酶 ——长期的基础研究积累迎来了突飞猛进的高潮。 1973年,Cohen把质粒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使用 ——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的拓展。 (以上被称为生物工程技术的的三大发明) 3个事例: (1)1976年,重组DNA成功(H Boyer和S N Colen,198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勇敢的科学精神。 (2)1982年,美国一制药公司在2000升发酵液中提取出100克精制胰岛素。相当于从1600磅动物胰腺中的提取量——效率、成本、质量、竞争。 (3)荷兰最早把分子生物学产品“猪牛痢疾疫苗”投放市场,比以上美国的胰岛素早半年——后来居上。 人类对生命现象的认识 20世纪 个体 → 染色体 → 基因 →DNA → SNP 生物与非生物间的界限消失了! 21世纪 基因克隆,拼结 → 组装植物、动物、婴儿! 2.4 分子生物学发展的三大支撑学科 第一章 RNA的分离纯化 主要内容 前言 一、核酸分离、纯化原则 (一)保持核酸分子一级结构的完整性 (二)防止核酸的生物降解 二、分离提取核酸的主要步骤 (一)细胞的破碎 (二)核蛋白的解聚、变性蛋白的去除 (三)核酸的沉淀 (四)核酸的浓度测定 (五)核酸的保存 核酸(nucleic acid)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基因表达的物质基础。 无论是进行核酸结构还是功能研究,首先需要对核酸进行分离和纯化。 核酸样品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 一、核酸分离、纯化原则 (一)保持核酸分子一级结构的完整性 1 意义 遗传信息全部储存在一级结构之中,核酸的—级结构还决定其高级结构的形式以及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结合的方式。 2 分离核酸原则: 1)温度不要过高; 2)控制一定的pH值范围(pH值5-9); 3)保持一定的离子强度; 4)减少物理因素对核酸降解的机械剪切力. (二)防止核酸的生物降解 细胞内或外来的各种核酸酶能消化核酸链中的磷酸二酯键,破坏核酸一级结构。 所用器械和一些试剂需高温灭菌,提取缓冲液中需加核酸酶抑制剂。 1. DNA酶抑制剂 1) 金属离子螯合剂: DNA酶需要金属二价离子Mg2+、Ca2+的激活,因此使用金属二价离子螯合剂,可抑制DNA酶活性。如EDTA-Na2(乙二胺四乙酸二钠)、8-羟基喹啉; 2) 阴离于型表面活性剂: 如SDS,该试剂除对核酸酶有抑制作用外,还能使蛋白质变性,并与变性蛋白结合成带负电荷的复合物,该复合物在高盐溶液中沉淀。 2. RNA酶(RNAase)抑制剂 RNAase分布广泛,极易污染样品,而且耐高温、耐酸、耐碱,不宜失活。 (1) 皂土(bentonite ) 作用机制:皂土带负电荷,能吸附RNase,使其失活。 (2) DEPC(二乙基焦碳酸盐) (C2H5OCOOCOOC2H5) 粘性液体,很强的核酸酶抑制剂。 作用机制:与蛋白质中His结合使蛋白变性。 使用注意: 1)DEPC也能破坏单链核酸中大部分腺嘌呤环。但浓度比使蛋白质变性的浓度大100~1000倍。 2)容易降解,保存在4 ℃或液氮中; 3)提RNA时,0.1% DEPC浸泡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