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阅读,一缕文明阳光
硚口区直机关工委 吴双墩
(2013年7月26日)
新西兰著名学者史蒂文·罗杰·费希尔在《阅读的历史》的前言中写道:阅读,“它是水上之舟”,是“透射到幽暗深井的一缕光”,是“永远的文明之声”。他认为“世间最神奇的事莫过于阅读”。
阅读是个人的事情。阅读什么书,因为什么内容产生共鸣和神思,以及由之导致的行为偏好,这些纯属个人空间的私事,不易于袒露。一个人的阅读方式不一定为他人认可并适用。这里,根据编辑部的命题,谈谈阅读的肤浅体会。
关于阅读什么书籍
阅读什么书籍?这与个人嗜好和价值取向有关。我阅读的书籍大体分作三类。一是价值类书籍,裨益理性,管灵魂;二是工具类书籍,裨益实践,管工作;三是大众类书籍,裨益情趣,管生活。
价值类书籍对我的影响最为深刻。主要是哲史、经法。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休谟,近现代大家罗素、福柯、罗尔斯、维克托尔、科斯以及陈志武的书籍。读康德,懂得“道德法则即为——使得自己自由意志的主观准则任何时候都能同时被看作一个普遍立法的客观原理;读休谟,知道“正义只是起源于人的自私和有限的慷慨,以及自然为满足人类需要所准备的稀少的供应”;读罗尔斯《正义论》,理解“正义的原则是一种公平的协议或契约的结果”;读福柯《规训与惩罚》,认同“这种惩罚方式,其野蛮程度不亚于、甚至超过犯罪本身”的论断,对惩罚、酷刑以及敌对斗争深恶痛绝;读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第一卷、第二卷)以及早期美国先知者的《联邦党人文集》,感悟美国式民主形成的自然、历史和艰难过程,得出美国的民主制度其他国家不可复制的结论。读这类书籍,让人有着宽宏的视野、深邃的分析,直抵生命原本的思考,荡漾钱穆式“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的情怀。
在我的阅读书籍中,还有三本不合时宜必却又不得不提的书。即:日本思想大家福泽谕吉的《福泽谕吉自传》、新渡户稻造的《修养》、丸山真男的《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深刻的剖析日本文化源于中国儒家文化,又有别于儒家文化,最终走上明治维新的道路,成功实现社会转的型强国之路的思想文化原因。福泽谕吉被誉为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精神领袖,他在《福泽谕吉自传》中,以平实的语言、波澜不惊的经历,娓娓道来一个思想大家的练就历程。《修养》讲述的是看似微不足道却意蕴深刻的道德故事,1911年出版,到1925年,已经发行138版,至今,一直是青年人精神修养的励志书籍。可以说,《福泽谕吉自传》和《修养》激励我,以我对中国道德文明进程的观察和体验,企图计划写作有关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文本。
工具类书籍和大众类书籍,与工作、生活高度关联,不读不足以胜任工作,不读不能把握生命的意义。我平时阅读读的月刊是《读书》、《人与自然》,半月刊是《新华文摘》,周刊是《三联生活周刊》和《南方周末》。当然还有政治理论方面的期刊,以及国家、省、市级大报,比如《光明日报》、《检察日报》等。《读书》是我自费订阅了20多年的月刊,一旦缺少某期, 心底十分挂念,非得补起不可。读《读书》破费脑子,有些文章必须仔细琢磨,好的文章想办法下载储存,精彩片段摘录下来反复咀嚼。《南方周末》是颇有争议的期刊,耐读,引发思考,读一期几乎用一个工作日。一次到北京大学看望一个进修的朋友,受邀进教室试听一位被誉为该校十大杰出青年教师的教授讲哲学。他说:当今中国人皆愚蠢,唯他清醒;《南方周末》的内容都是骗人的,谁读了谁傻,谁的脑袋灌水。课间休息时,班主任问我,老师讲课如何?我说口才可以,师品不端,观点偏狭。我没有继续听下半节课。以我对《南方周末》的长期阅读,当然不接受北大教授的观点。阅读这玩意,就像情人眼里出西施,喜欢的不尽相同,不喜欢的大体相似,但不能轻易藏否。
二,关于阅读的延伸及运用
阅读是人类的专利,因为动物没有书写符号。人类文明的传承从阅读开始,从阅读中享受文明的成果,体悟生命的意义。作为基层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联系实际,服务群众,传播文化,则是阅读的题中之义。阅读有选择、有偏好。阅读可以延伸,可以运用于工作实际。
阅读自然留存记忆。关于阅读与记忆的说法是:阅读的主要内容经过一段时间后,在记忆中只能保存20%;当阅读者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后,记忆可以增强到50%;当阅读者通过口头、并且多次表达出来后,记忆可以增强到70%;当阅读者将主要内容付诸实践活动后,记忆可以增强到90%,其主要内容就会成为阅读者思想的一部分,可以随性表达出来。我的阅读延伸和运用主要体现在写、讲、行三个方面。
第一,阅读与写作。写作是阅读的延伸,也是阅读成果的运用。因为本人工作经历以及和个人研究喜好,比较侧重撰写道德文明类的文章。比如早期撰写的“道德评价长短论”、“德治、法治,两面旗帜,双重激励”、“论道德及‘耻感’的社会氛围”等;近年撰写的有影响的道德文明文章是:“ 我国60年公民道德建设的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