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韩寒们的“三十而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文素材:韩寒们的“三十而立”.doc

作文素材:韩寒们的“三十而立” 1982年出生的韩寒,正值而立之年。过去一年,韩寒做了不少事情。在话剧《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引发不小争议之后,根据韩寒首部魔幻现实主义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光荣日》一路巡演一路风尘,被主流语境评为“中国版的《人间喜剧》,或许是一部现实版的《世说新语》”。 而韩寒自己,跨界也很成功,策划主编的科学文艺画册《它们》热销之外,还令他因此获得科学年度新闻人物评选的热门候选人。 关于韩寒,常有一个争论——韩寒的经历,究竟有没有普遍意义? 反对者有反对者的道理。韩寒高中肄业,是畅销书作者、赛车手、前杂志主编、中国个人博客点击量最大者,他还出过一张专辑,代言的服饰品牌广告在各个地铁公交车站里轮番轰炸着大家的眼球。他在多个身份间游刃有余,像玩票一样轻松自如,却都“玩”成了个中翘楚。2010年4月,他还入选了美国《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榜单。 与此同时,他的同龄人在做些什么? 在21世纪的头几年,令韩寒崭露头角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仍然红火,当时的语文课堂上,老师们喜欢训斥学生的一句话是“韩寒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但这也阻止不了雪片般的稿件飞向“新概念”主办方,参赛人数由最早的4000递增至如今的每年7万,人人都怀着成为下一个韩寒的梦。 如果,当年的韩寒也在2000年,自己的18岁选择上大学,和这10年一个多亿的中国年轻人作出相同的选择,他的人生轨迹会发生多大的变化,没有人知道。 1998年,凭借一篇《杯中窥人》,书读得不好,文章却写得很好的韩寒引发了教育界与文化界的大讨论。2005年起发酵的博客热,再造了我们这个时代所要求的韩寒。 起初,韩寒更倾向于在熟知的领域发表见解。2006年3月以《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逼》一文,批评白烨。“韩白之争”让白烨、陆天明、陆川与高晓松等名人和他就文坛门第观念争论不休。接下来,战火烧到了诗歌、选修乃至近现代文学“大师”身上。他像童话里的小孩,拿起把剑就敢于挑战所有道貌岸然的国王,再掀掉他们身上最后一块遮羞布。奥运火炬传递期间,直指国人“非理性爱国”;汶川地震后,他冷静分析莎朗·斯通的“报应”言论,对被骂汉奸一笑了之;“周老虎”事件、三聚氰胺事件、上海大火事件……韩寒和这个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 他并不是个多么深刻的学者,唯一坚守的或许是普世价值,就像他回答记者提问时所说的一样,没有什么“逻辑和中国逻辑之分”,也没有“东方与西方价值之别”,只有最根本的自由和公平令他信服。也许,韩寒的见解也并不周密、独到,但他的对手却几乎清一色地更加孱弱无能。 新世纪的这十几年,我们在韩寒身上,看到了一种可能性。所以,艾未未的评价是:“韩寒是什么呢?我觉得,他什么都不是。他只是我们经过异常泥泞的、曲折的、阴郁和黑暗的跋涉之后所看到的那一片平原。” 给你一点颜色:韩寒们的“文艺复兴” 在新书《我所理解的生活》中,破天荒地收录了韩寒于2011年12月发表的《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三篇引发巨大争议的博文。 “韩三篇”中,韩寒花了很多的篇幅来表达他对国民素质的悲观,诸如“最关键是就大部分中国人一副别人死绝不吭声,只有吃亏到自己头上才会嗷嗷叫的习性,一辈子都团结不起来”、“对物质和权力的崇拜,严重危害了民族的机体,扼杀了文化的创造力”。 韩寒显然选择了做那个发声的人。 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圆了中国作家百年诺奖梦,全国迅速掀起一股“莫言热”。与此同时,和诺奖一样挑动国人神经的“文艺复兴”这个话题,也再次进入公众热议范畴。 中国的“文艺复兴”真的从莫言开始了? 韩寒说得很决绝。“没有什么文艺复兴了。这个时代东西太多了,就算文艺复兴到来,新的工业革命再来,我们也不会在这个时代的当时就觉察到。”在韩寒的语气中,有着一贯的批判和不羁的味道。 不过,他态度一转,又补充道:过去的就过去了,总要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 这一次,韩寒恰好在做一个有关“文艺复兴”的事情。在莫言获奖前12天,即9月29日,由黄耀明、韩寒、彭浩翔牵头发起的“文艺复兴基金会”在香港正式成立,致力于独立音乐、文学、影像三个领域的推广和发展。每年,除了三个领域的资助计划外,基金会还举办“文艺复兴”音乐节,“文艺复兴”电影节……“期望发掘优秀创作人才,复兴华人创作者的独立创新精神”。 韩寒对支持资助独立创作一事的想法由来已久,他的《独唱团》曾命名为《文艺复兴》,但因种种原因作罢。但是,为独立创作争取空间的念头并未因此打消。 而他们三人能够走到一起,是有原因的。 黄耀明、韩寒、彭浩翔三人有共同点,他们的气质、经历与基金会的理念最相契合。“没有读大学,没有特别的家庭环境、骄傲的背景,最终也能抵抗住社会压力,在主流社会站住脚,在这些行为背后,正是文艺复兴最需要的精神:独立自主。” 彭浩翔、黄耀明无不如此。他们的故事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