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老师:
您的文章已初步编辑完毕,现发给您校对补充。注意文中蓝色部分,将您的修改也以某种颜色标示。
摘要请补充至200字。
我刊文章一般6000字,因此请您略作压缩。
图片需单以jpg格式提供。精度不低于300dpi,10cm。
参考文献与脚注的符号您未作区分?脚注用①,参考文献用[1],都需在文中注出,而脚注多用于一些解释或非正式出版物,正式文献请用参考文献。
现在名称不统一,但我刊更常用风景园林,因此对您文中用此进行了修改,如有异议,请提出。
文章中似乎有些繁体字,我怕有看漏的,希望您能再仔细核实一遍。
发稿在即,请尽快返回。
中国园林编辑部
景观设计的语言学分析方法
A Linguistic Analytic Approach to Landscape Design
黄瓴
摘要:论文阐明景观设计的双重语言特性,应用语言学的分析方法掌握景观设计的语汇、语法和篇章结构及其原理,并据此对景观设计方案进行构思、评价和推敲,指出了景观设计语言从逻辑学范式到现象学范式的转换,有助于提高专业教学和执业实践水平。通过例举当前景观设计中的通病,指出应用语言学分析手段加以克服的途径。在国际视角下把握景观设计语言概念并不断发展这种语言,将有效地推动城乡景观设计的成熟和创新。
关键词: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语言学;计算机综合症;语汇;语法
Abstract Based on double linguistic character of landscape design, application of linguistic analytic approach to master its vocabulary, grammar and context principles and using it to concept, assess and elaborate a design project will help greatly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practice. Exemplifying some projects with defects in recent landscape design, this paper shows the way to eliminate them. With an international view angle, to grasp the concept of landscape design language and to develop it continuously will promote effectively the process of maturation and creation of landscape design for our urban and rural areas.
Key words landscape design, linguistics, analysis, computer syndrome, vocabulary, Grammar
文章编号:1000-6664(200)08-0000-00
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08-01-06; 修回日期:2008-00-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编
相当长时期以来,我国城市受到“千城一面”的强烈诟病。翻开一张城市景观设计总平面或电脑效果图,常觉得似曾相识,仿佛是某个地方或某张前图的翻版。麦当劳式复制的彼此雷同的城市景观逐渐成为职业操作的“高效率”程式并付诸实施,使原本富于地方和历史特色的城市街区和公共中心场所,经过这种拙劣的“现代化”城市改造后变得韵味丧失。另一种现象,是房地产开发形成的新住区景观的西洋化,将富人们安家在恍若异国的氛围中,我们可称之为令人遗憾的民族和地域景观文化的失语。
形成这种境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我国城市高速发展形势下具有文化修养、技巧成熟的城市景观设计人才相对短缺。从业设计者往往停留在收集现成的景观零配件(场景道具)按照范本和通用手法进行组装的水平上。尤其是现在中外图书杂志和互联网能够方便地提供大量已建成景观的参考实例,使认真的费时费心的场地分析(自然、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条件的挖掘)和景观创意被马虎省略,代之以一种模仿、搬用和抄袭的过程。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单纯追求图面的新奇,而不顾实际形成的人性需求的环境景观。
面对这种倾向,作为专业院校的教师,在对学生们景观设计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上,我们试图找到一个理论的切入点,就是探索性地引入设计语言的概念,进而结合设计实践讲授城市景观设计的语言逻辑——从语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