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讲 法律本质 周尚君 重点问题 第一个问题:法的中西之别 第二个问题:现代法的本质 第三个问题:反思法的本质 本质:虚实表里之间 案例:1834年清代一知县名章雷,一日坐轿来到孔庙参加祭祀。当时,电闪雷鸣,风雨交加,轿夫刘遇时和潘友发现按照规矩下轿很不方便,就抬着轿子,进了孔庙。章雷发现不对,大声呼喊停轿,无奈风雨太大,轿夫没有听见。轿子就这样被抬进了孔庙。事后,章雷被参。刑部调查此案,指出“查章雷承祭文庙,并不肃恭将事。乃至大成门外始行下轿。虽由大雨水积、轿夫误抬所致,究属有违定制。章雷应照‘违制律’杖一百。”随后,章雷不仅被杖一百,而且被革除了官职。另外,刑部认为,轿夫刘遇时和潘友除了没有官职问题外,和章雷一样应杖罚,依律杖八十,枷号一个月。 初步归纳: 其一,祭祀孔庙乃国家法律规定的仪式,极其尊贵严肃; 其二,刑部有司法之权; 其三,违反定制的知县与轿夫一同受罚,律无二致。 礼法 ◆该案乃是整肃礼制,推行礼法的典型。 ◆虽然我们看到官民一体在此同样受罚,但这并非法律平等的意思。 ◆礼制讲究的是贵贱、尊卑、长幼有序、亲疏有别。礼法就是维护这种社会差异的工具。 知县无论有意无意违制,皆受处罚。轿夫相应杖责的根本原因并非礼制问题,因为他们根本没有祭祀的参与权,刑罚的原因仅在于他们促成了知县的违制。也就是说,该案的现象背后贯穿一致的就是礼。当然,礼制背后是否还有本质,如统治者利益等,当可再论。 一、灋的词义 法的中国古体是灋。 《说文解字》中对灋字的解释是: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灋: 1.氵2.廌 3.去 象征性解释: 1.与刑通用; 2.平之如水,有公平公正的意义; 3.廌,触不直者,兼有神明裁判的意思。 功能性解释: “水”完全是功能性的含义,它是指把有罪者置于水上,随流漂去。 对于“律”这个字,《说文》解释:“律,均布也。” 如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所讲的那样,“所以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同时,律本身也带有音律的意思。 “法”和“律”二者综合即为统一和谐之意。 西文中的法与法律 (1)jus等不仅仅具备“法”的涵义,同时也具有权利、正义的意思。 (2)lex等则是指具体规范,词义明确、技术性和可操作性强。 (3)近现代“法”与“法律”的区分带有了自然法学派和实证分析法学派的痕迹。法指永恒的普遍有效的正义原则和道德公理,即自然法;而法律则指国家权力意志的具体体现,即法律规范。法律是法的一种表现形式。 从自然法到道德规范 自然法学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认为法应当是怎样,区分了“应然的法”和“实然的法”,前者可被认为是“法”,后者则可认为是“法律”。“法”为“法律”提出一般性道德原则。 自然法学派理解的法是指道德意义上的法和超越一般规范的法,具体规范则为法律。 从道德领域撤退 分析实证主义以事实作为判明是非的根据,在法学当中,主要是指严格区分实际的法律和应当的法律,并认为真正的法就是指实际的法,而应当的法则本质上是一种道德规范。 依据逻辑推理可以确定法律,并可法律和道德作出严格区分。 道德无涉:社会学法学 强调法和法律是社会现象中的一种,应当在社会互动的局面中去理解他们。(韦伯) 埃里希的“活法”理论。 二、法律的本质属性 孟德斯鸠(1689—1775) 《论法的精神》: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在这个意义上,一切存在物都有它们的法。上帝有他的法;物质世界有它的法;高于人类的“智灵们”有他们的法;兽类有它们的法;人类有他们的法。 关键词:性质 必然关系 霍布斯(1588-1679) 《利维坦》:法律普遍来说都不是建议而是命令,也不是任便一个人对任便另个人的命令,而是专对原先有义务服从的人发布的那种人的命令;至于国法则只是加上了发布命令的人的名字,这就是国家法人。 关键词:命令 意志 服从 马克思(1818-1883) 《德意志意识形态》:法是在一定的物质生活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统治者的意志;统治者的意志必须以国家即法律的形式存在才具有普遍效力;法所表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是由他们共同的利益所决定的。 关键词:物质生活;意志;统治阶级 三、法律存在的基础 法律存在的人性基础 ——康德对人性的三个层面分别所指 ——古各斯戒指的隐喻 ——马基雅维利论人性与道德 法律存在的社会基础 ——法律产生于社会 ——法律规范着社会 《五分钟法哲学》的基本内容 实证主义由于坚持“命令就是命令”、“法律就是法律”的口号,而使法律职业人连同整个民族均无自卫能力,来抵抗如此专横、如此残暴、如此罪恶的法律(按:此处指希特勒统治的“第三帝国”法律)。它最终把法与强权等同起来:哪里有强权,哪里就有法。 纳粹政权发布的口令是:凡对人民有利的,就是法;在这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