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温故而知新 1、开元之治原因: 重视地方吏治,善于用人,提倡节俭 2、盛世经济表现: 农业:曲辕犁、筒车 手工业:越窑-青瓷 ;邢窑-白瓷;唐三彩 商业: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长安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3、唐朝的衰亡:转折点-安史之乱 一个读书人的一生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 。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废除了。 “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于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 ” ——孙中山 “科举制是统治者愚民的产物” “科举是一试定终身” “科举造成中国教育的衰败” 5、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D 6、唐朝的读书人为了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应该是 A.参加科举考试 B.辛勤耕作 C.作战立功 D.经商致富 A 7、古人说人生有四大喜事是指: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与“金榜题名”有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B 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①材料一中的“选举制度”是指什么?诞生于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朝代? ②该制度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有五位隋唐帝王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请说出他们分别是谁? ③材料一、二的主要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 科举制度 隋朝 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都认为考试制度最早起源于中国 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一:“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zān fú)望之继世。孤寒失之,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夷。” 材料一说明,在唐以后无论家世如何,要想取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就必须通过什么途径? 材料二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实施科举制的目的是什么? 参加科举 选拔的读书人都为其所用,是维护其统治的需要。 进士、明经二科成为唐朝最重要的考试科目。进士科以策论为主。明经科则注重考核儒家经义,内容以几部儒家经典为主,也分三场考试。第一场为“帖经”,第二场为口试,第三场为时务策。进士、明经通过上述三场考试,即可以“及第”,也即考中,从此便可进入仕途。进士及第称“登龙门”,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 除进士、明经科外,唐朝科举尚有明法、明字、明算、三史科、开元礼科等,分别考试法律、文字、数学、历史、礼制等。 墨义:从经书中编出若干个问题,要求考生用经书原文回答 怎么考? 帖经:考官任择经书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几个字或几句话,令考生默写出来。各科考试,均须帖经。 口试、帖经、墨义、策论、诗赋等 类似今天填空 类似今天简答 类似今天论述 类似今天作文 策论:考生按策问临场撰文答题 诗赋:考生临场按文题和规定的格律创作诗赋 明经考试中的“帖经”,是封建统治者用儒家学说统治、禁锢人们思想的表现。这种试题题型,有利于强化记忆,但不利于读书人发挥自己的见解。它类似于今天的填空题。 进士 意即贡举的人员。唐代科目中以进士科最被重视,明、清两代,始以进士为考中者的名称,凡是举人(乡试考中者)经过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由贡士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 举人 原指被推荐之人,为历代对各地乡贡入京应试者的通称。明、清两代,为乡试考中者的专称,作为一种出身资格,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简称“发”,习惯上俗称为“老爷”。 秀才 汉代以后,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唐代初期,设秀才科,后来渐渐废去,仅作为对一般儒生的泛称。 状元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状元。进士科及第的第一名为状元,也叫状头。宋代以殿试首名称状元。明、清会试以后,贡士须作殿试,分三甲取士,一甲三名,第一名为状元。 榜眼 科举殿试一甲第二名称榜眼。北宋初期,殿试录取的一甲第二、三名都称榜眼,意思是指榜中双眼。 探花 科举殿试一甲第三名称探花。唐代进士曲江杏园初宴,称“探花宴”,以同榜俊秀少年进士二三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探采名花,探花之名始于此,宋代又称探花郎。 * * 潮州牌坊街之林大钦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