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 宋明理学.pptVIP

高中历史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 宋明理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据史料记载,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的某天晚上,汉明帝刘庄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神仙,金色的身体有光环绕,轻盈飘荡从远方飞来,降落在御殿前。汉明帝非常高兴。第二天一早上朝,他把自己的梦告诉群臣,并询问是何方神圣。太史傅毅博学多才,他告诉汉明帝:听说西方天竺(印度)有位得道的神,号称佛,能够飞身于虚幻中,全身放射着光芒,君王您梦见的大概是佛吧!于是明帝派使者羽林郎中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13人去西域,访求佛道。三年后,他们同两位印度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回到洛阳,带回一批经书和佛像,并开始翻译了一部分佛经,相传《四十二章经》就是其中之一。皇帝命令在首都洛阳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以安置德高望重的印度名僧,储藏他们带来的宝贵经像等物品,此寺即今天的洛阳白马寺。据说是因当时驮载经书佛像的白马而得名,而白马寺也因而成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发源地。白马寺属于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2680余品,佛塔70余座,造像10万余尊。 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极高的艺术造诣。 * 道教是中国主要宗教之一。东汉时形成,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道教徒尊称创立者之一张道陵为天师,因而又叫“天师道”。后又分化为许多派别。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 * 引导学生阅读并且与今天社会的“人的权利”作比较,寻找相似点。 提问:“古希腊被喻为西方民主文明的摇篮,她的发展历程经历哪些阶段?是否一开始就是民主制度?” 三 宋明理学 春秋:创立 战国:发展 秦朝:打击 西汉:正统 宋以前儒家思想是怎样演变的? 孔 子 孟 子 秦始皇 董仲舒 知识回顾 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东汉时期,明帝遣使西域拜求佛法,为铭记佛法传入之功,修建了这座白马寺。 与孤零零的白马相比,北魏时期龙门石窟的气魄已大不相同,历经几百年营建,石窟佛像达到十万多尊,可以说是佛教盛行的写照和缩影。 龙门石窟 洛阳“白马寺” 在外来佛教传入的同时,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也在东汉时期形成。 东汉末年, 神仙方士之 说阴阳五行 之说与道家 学说的某些部分 杂糅起来,形成了道教。 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道家神仙 虎溪三笑   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儒者陶渊明与道士陆修静相携访问,归途中三人谈笑而行,不觉过溪,三人因之相视大笑。   请思考: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对儒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明人丁云鹏此图将儒、道、释三教的创始人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三人绘于一图之中,并相互辩经论道,体现了明代 “三教合一”的社会现象。 三教图 (明)丁云鹏 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 一、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高度,形成的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叫新儒学。 儒家+道教+佛教=新儒学 二程的思想 世界本原: 理学修养: 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认为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仁”。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程 颐 程 颢 (2010·上海卷)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原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C A、理气关系方面(本体论): 1、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 3、万物之理终归为一,即“太极”中的阴阳变化。 2、理离不开气(理在万物之中) B、理学修养论: 1、方法:区分教育的“小学”和“大学”阶段,强调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 2、目标: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不同在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C、社会政治理论: 要求:“三纲五常” “存天理,灭人欲” 二、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的理论。 2、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仁者才能得道。 3、道掌握在儒家手里,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 4、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因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实现国治、天下平。 二、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2、评价: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做为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