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毕业生就业形势摘要.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校园招聘会获得OFFER成功率时间节点 30% 60% 80% 12月、3月 4、5、6月 10、11月 9月 10% 易 难 本学期招聘已经悄悄到来。不同行业背景的用人单位招聘习惯、不同类别的就业项目开始时间均有不同,要善于把握住求职的“黄金时期”。 摆正就业心态,调整就业期望值,既不要急于签约,也不要错失良机。 摆正就业心态,合理安排求职时间和节奏 求职黄金期 9月 — 11月 11月 — 12月 校园招聘会高峰时期 国家公务员开始报名 研究生考试报名开始 国家公务员考试开始 部分省市级的公务员报名并开考 各省市各级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各个行业大型专场招聘会 求职事项 求职关键期 3月 4月 5月 — 7月 各类招聘、补录开始 专升本考试、研究生面试 公务员面试 志愿西部、“三支一扶”、“村官”、社区服务招募报名、考试 签订三方协议 办理离校手续 次年 1月 2月 大多企业基本暂停招聘工作 高校研究生招生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成绩公布 求职事项 6、充分了解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本院系各种就业服务资源,以及家人、朋友、校友及老师等各类社会资源,拓宽就业渠道,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应聘机会。 祝各位同学前程似锦, 大跨步前进! 宏观因素 1、劳动力总量供给过剩与结构形失业长期并存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根本 原因 2、经济发展状况及产业结构调整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 3、高等教育规模与社会经济发展不适应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 微观因素 1、高等教育招生和培养的计划管理与就业市场化之间的矛盾是大学生就 业难的体制原因 2、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念滞后,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原因 3、社会资源的缺失是影响毕业生到边远地区、非公企业就业的制度原因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就业岗位与专业偏差越来越大 具体表现在    1、我国中小企业太少,就业容量不大 从国际上看,一个国家99.5%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劳动者65% — 80%在其中就业(包括社区与中介)。但我国中小企业太少。 日本1.25亿人——中小企业 660万个 中国13亿人 ——中小企业 1100万个 数据显示,2010年末,全国工商登记中小企业超过1100万家,个体工商企业超过3400万个 中小企业难以举办与存活的原因: ⑴注册登记门槛高;⑵审批时间长; ⑶各种收费多;⑷贷款比较难 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为什么就业容易?鼓励人人创业,中小企业多,就业相对容易。 我国高等院校近年来毕业生大增,但是专门人才的素质不能适应需要。据2000年《洛桑报告》称,在我国“合格工程师可获程度”以及“合格信息技术人员可获得程度”两项指标,在30多个国家中均属倒数第一位。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高等教育中“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的弊端。 世界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称:尽管中国每年有600多万大学毕业生,真正适合到跨国公司工作的估计在16万人左右。大多数毕业生缺少项目实践,或英语的语言表达能力。 2、专门人才素质未达标,造成岗位难得其人 3、人才供求信息不畅,造成职位浪费 据统计,目前因为信息不畅,导致20%的人“人不知其位,位不得其人”,就业机会丧失152.6万个。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人才中介机构和媒体在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短缺的重要作用。特别需要强调高校、人事、劳动部门与企业的信息沟通与共享。 4.结构失衡是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A.时间结构 在时间结构上.大学毕业生供给超量增长在短期内超出了需求的增长,劳动力市场还需要时间逐步调整。近年来,经济结构的升级速度加快,加快提升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问题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 B.区域结构 在区域结构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 差异与政府政策激励上的错位导致实际有效需求不足。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 目前毕业生就业流向主要有五个方面:党政机关大概占1%;事业单位大概占10%(其中:3/4是到教育和医疗单位,近60%是到县及县以下);到国有企业的比 例大概是7%;再除去约10%继续读研究生和出国的,其余70%左右毕业生就业出 路主要是到各类企业和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 由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