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通讲学地之沁县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通讲学地之沁县考.doc

王通讲学地之沁县考   王通(584―617),字仲淹,隋代教育家、思想家,谥号“文中子”。因《隋书》无其传记,以致历史上曾遭怀疑是否有其人。但在新、旧《唐书》中的王绩、王勃、王质传中均有简略提及,称其为隋末大儒。   后人研究王通的思想,主要依靠《中说》一书,其中所反映出的思想主张,有许多可贵之处。王通在政治上,以恢复王道政治为目标,倡导实行“仁政”,主张“三教合一”,基本上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有进步性;在哲学上,致力于探究“天人之事”,围绕“天人”关系这个核心,阐述了他关于自然观、发展观、认识论和历史观等方面的思想,表现出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倾向和主变思想;在文学上,论文主理,论诗主政教之用,论文辞主约、达、典、则,主张改革文风,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据说,在隋文帝仁寿三年(603年),王通曾经“西游长安,见隋文帝,奏太平十二策,尊王道,推霸略、稽今验古”,但没有受到重用,被授以蜀郡司户书佐、蜀王侍郎。王通并不满意,所以不久就“弃官归,以著书讲学为业”。   因后世对王通的研究不断深入,近几年出现了其籍贯之争,至少不下四处:一是太原说,二是祁县说,三是万荣说,四是襄汾说。   而就王通的讲学之地,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论,如今见诸报端网络的至少有四处:一是万荣说,即史籍载龙门县万春乡。万春乡即今山西万荣县通化乡,原属河津县,1954年划归万荣县,位于龙门县南、汾水之南。在《隋故征君文中子碣铭》《文中子世家》《中说》中有确切记载。二是河津说,即今龙门县的黄颊山、白牛溪,位于今河津县东北,故王绩《游北山赋》称之为“北山”(黄颊山名沿用至今)。在《游北山赋》《负苓者传》《中说》中有明确记载。三是稷山说,其境内的紫金山尚有“文中子洞”,在洞口上方至今存留着明代的石刻文字:“万历三十年闰七月吉日重修”及“稷山紫金山文中子隐居处”。《永乐大典》卷六千八百三十八载:“文中子避乱所居之地”在(万荣)“县北五十里”。光绪版《河津县志》载:“县东北二十五里,即文中子、东皋子隐居处”,民国版《乡宁县志》载:“距县城南百余里有文中子读书洞”。稷山说认为,无论是万荣县北五十里、河津县城东北二十五里,还是乡宁县城南百余里,它们所指的都是稷山县紫金山中的“文中子洞”。四是沁县说,古称铜?L,在今县城南二十五公里处的故县镇村,是唐代古铜?L县城遗址,村西的紫金山尚有文中子石室。   而其中王通讲学地之沁县说,在历史文献、现存实物、名人诗词中都有提及,应该信实:   文献考证:省、州地方志均有记载   《明一统志》卷二一《沁州?祠庙》:“文中子祠,在州城南四十里。文中子,隋王通也。通尝读书于此,后人为立祠祀之。”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觉罗石麟等撰《山西通志》卷二五《山川九?沁州》:“铜?L山,在州南四十里,一名紫金山,有文中子书室。”   乾隆《清一统志》卷一二○山西《沁州?人物?流寓》:“隋王通,龙门人,寓居铜?L紫金山,有石室。”   实物印证:沁州建有文中子庙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和?|等撰《清一统志》卷一二○《沁州?祠庙》:“文中子祠,有二。一在州之铜?L山麓,久废。一在州学左,明万历中改建,本朝康熙中屡修,春秋致祭。有唐皮日休断碑,旧在铜?L山祠,今移学宫左。”   皮日休为唐代名士,如今在沁县文物馆尚有皮日休为王通撰写的碑文《文中子碑记?唐》:   “天何言哉!民不可纵,是生圣贤。圣贤之道德与命符,是为尧、舜;性与命乖,是为孔、颜。噫!仲尼之化也,不及于一国而被于天下,不治于一时而浸及于万世,非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者乎?故孟子叠踵孔圣而赞其道。?槌銮?世而可继孟氏者,复何人哉?   文中子,王氏,讳通,字仲淹,生于陈、隋之世。以乱世不屑就仕,退于汾晋,序述《六经》,敷为《中说》,以行教于门人。仲尼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先生则有《礼论》二十五篇、《续诗》三百六十一篇、《元论》二十一篇、《易道》七十篇。孟子之门人有高子公孙丑、万章焉,先生则有薛收、李靖、魏征、李?蕖⒎啃?龄、杜如晦。孟子之门人郁郁于乱世,先生之门人赫赫于盛时。较其道与孔、孟实不相戾,岂徒然哉!设先生生于孔圣之世,余恐不在游、夏之亚也,况七十子欤?惜乎!德与命乖,不得睹吾唐受命而殁。苟唐得而用之贞观之治,不后于房、杜、褚、魏矣。后先生二百五十岁,生日休皮氏子,嗜先生道,业先生文,读先生《后序》,尚阙于赞述。想先生封隧,先生所在,而为铭云:   大道不明,天地沦精。俟圣畅教,乃出先生。百氏黜迹,六艺腾英。道符真宰,用世阿衡。先生门人,为唐之桢。差肩哲孔,接武明卿。未逾乙纪,致我太平。先生之功,莫之与京。”   雍正《山西通志》卷一百六十六《祠庙三?沁州》:“文中子祠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