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媒体转型催生记者转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职业化:媒体转型催生记者转型.doc

职业化:媒体转型催生记者转型   【摘要】受新媒体的冲击,报纸的弊端逐渐显现,我国不断有知名报纸停刊。新闻记者这个职业还能存在多久?本文从报纸转型才是应对新媒体冲击的有效途径出发,提出职业化才是记者的从业之道。   【关键词】新闻记者职业化报纸转型   “《上海商报》下月正式停刊,接下来的还有《申江服务导报》和《上海壹周》”,今年8月18日,这样的一则新闻引起了不少业界人士的一声叹息:报纸的冬天或许真的来了。细数起来,现在全国的已停刊的知名报纸就有一大串了:《杂文报》、《新闻晚报》、《足球周刊》、《21世纪环球报道》……   受新媒体的冲击,报纸的弊端逐渐显现:一天只出版一次,新闻刊出后很可能早已成了旧闻。就是像《新闻早报》、《新闻午报》和《新闻晚报》这样的一日三次出版也无法和网络新闻滚动播报相媲美。各家报纸的广告收入也在近一两年内出现断崖式的下跌,许多地方报纸都在艰难地维持着,不做“省内第一家关门的报纸”。报纸将何去何从?新闻记者职业到底还能存在多久?   一、转型:难逃停刊的悲剧命运   《上海商报》是全国第一家改制成企业的日报,也是上海地区发行量最大的财经类日报。该报在2014年曾推出过创新工具库平台,搭建的微信平台一度成为上海早期创业投资活跃的平台之一。从《上海商报》的官网上可以看出,它尝试的领域非常多,创业、融资、通讯、旅游、餐饮、汽车都有涉及。创刊于1985年10月,今年它正好30岁。但经过多种转型尝试,最终还是难逃悲剧命运:今年9月正式停刊。   国内还有不少报刊都尝试过这种自救式突围,但大多没有跳过圈外,还是在做媒体式平台。只有个别跳出圈外转型其他产业的,比如做房地产的,做新能源电池的,才有所突破和收获。   二、新媒体:倒在没有盈利模式上   其实,谈起报纸转型,人们最早是寄望于新媒体的。6年前,随着新浪微博的出现,几乎所有报纸都开设了账号。精耕细作了数年,目前,有些报纸官微粉丝量虽然达到上千万,但因为缺乏盈利模式,它们的广告收入并没有发生多少实质性的变化。   另一个新媒体转型方式就是开发报纸网站。最典型的是杭报集团旗下的“19楼”社区论坛。该网站主要以地方社区生活为主要服务内容,聚集了大量人气,年创收也突破千万元。从合肥本地社区论坛的运营情况来对比,这应该是同样等级的。换言之,一个较大城市的社区论坛是存在这样一个市场的。   然而,更多的报纸网站还是没有走出“自我的圈圈”。其发展思路还是围绕报纸新闻做网站,网站内容脱不了报纸特色,经营人才也是内部消化。报纸记者编辑做网络新闻没问题,很快会把网络新闻做得有声有色,给网站引来了很大的流量。但是,最大的问题是,网站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有了流量并不等于有了效益。无法把流量转化成经济收益,报纸网站还是处在生死存亡边缘。   三、收购:一次成功的资本运作   类似的报纸转型还有许多,只有浙江传媒集团转型最为成功。早在2012年,浙江传媒集团就跨界收购了杭州边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浩方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边锋网络和浩方此前都属于盛大网络旗下,主营业务包括在线棋牌、电子竞技平台、桌面游戏及社区平台增值业务,同时拥有边锋游戏、浩方电竞、三国杀等众多知名游戏娱乐品牌。   由于边锋和浩方在行业内的优势显著,因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收购,浙江传媒成为了绝对的赢家。但另一点不可否认的是,浙江传媒的这次收购,实质上也只是一次成功的资本运作,直接收购了一个极具盈利效应的非媒体网络,寻求了一个生存的新支点。对于新闻主业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改观。   四、职业化:新闻记者从业之道   去年,有一个小新闻引起了圈里圈外吐槽。江苏省高考理科“状元”吴呈杰原本对北大新闻专业很感兴趣,但“这两天,所有采访我的记者都不建议我考新闻”,于是,小伙子矛盾了。新闻一出,网友怒赞“苦劝的记者是业界良心”。   新闻记者这个职业到底还能存在多久?这两年来,随着报纸运途转淡,报纸关停的脚步越来越近,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忧患也越来越明显了。   早些年,报纸兴盛时期,新闻记者是无衣食之忧的,只要一门心思做好新闻,可以不必关心柴米油盐事。而今形势大变,报纸生存堪忧,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不要说那些求学新闻专业的新生代们,就是从业数十年的老记们,也不得不为将来谋生计,这次不是转型,而是要面临转行了。   难道以后的社会真的不需要新闻记者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么,未来的新闻记者又会面临怎样的从业状况呢?   我们先不必急于寻求答案,不妨先疏理一下过去的记者从业状况。大家都知道,过去的新闻记者都就职于一家报纸、电视台或广播杂志。这些旧媒体需要大量的广告收入才能养活记者。一旦经济平衡被打破,媒体也无法继续生存下去,记者也失去生活依托。新闻理想都在巨大的生存阴影之下化为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