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方舞龙文化校园传承与发展研究.doc
地方舞龙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横溪镇中心小学
章斌、郑意(执笔)、杨美玲、朱年军、任能杰
内容提要
学校因地制宜吸收了地方舞龙文化特色,通过把地方舞龙文化和学科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少先队活动等相结合的方式,在校园中全员参与传承这一地方传统文化。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强健学生的体魄,使他们了解地方舞龙文化,感受中华龙的精神,接受艺术与文化的熏陶,而且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积极向上、不断创新的精神。
此项课题研究不仅促进了地方舞龙文化在校园的传承与发展,而且探究出了地方舞龙文化与学校教学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分层实践,传承地方舞龙技艺。我们发动全校一千四百多名小学生全员参与,通过分低中高三个学段进行不同层次传承舞龙技艺,结合课间舞龙操,通过一系列的舞龙体育活动,既达到了传承舞龙技艺的目的,又锻炼了学生的体质和意志。在普及舞龙文化的过程中,采用低高段分层的方式进行教学,遵循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地教学规律。
多面结合,传承地方舞龙文化。课题研究采用课内外教学相结合、各学科相配合、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组合的方式,多方位传承地方舞龙文化。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把课堂教学和课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舞龙技艺的时间和效率有了保障,把传承地方舞龙技艺落到了实处。仅仅学会舞龙的技艺还不够,传承舞龙文化,弘扬中华龙的精神,促使学生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情操得以陶怡。课题研究通过画龙、做龙以及唱、说、讲等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走近并真切地感受地方舞龙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孩子们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汲取地方舞龙文化的精髓。通过营造校园舞龙文化环境,对孩子们耳濡目染,能潜移默化地让地方舞龙文化植根于孩子们的心田,
以点带面,能推动了学校全面发展。经过这几年的深入研究,学校的综合实力不断前行。2009年学校评为鄞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基地,2011年被评为全国陶行知实验学校,全国乡村学校少年宫,2011年还被评为市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011年获得省首届体育大会突出贡献奖单位。传承地方舞龙文化不仅仅传承了即将濒临灭绝的优秀的民间文化传统,而且给学生给学校带来了活力,带来了生机,也带来了希望。
上下五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横溪镇是省级“舞龙之乡”。在160多年前,横溪人就开始运用舞龙这种形式来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企盼。1999年,横溪金龙队、神龙队代表全省进京参加了“国安杯”迎澳门回归全国百龙大赛,并在众多舞龙队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了金奖和银奖。横溪目前有百米长龙横溪队、上任队、东海金龙队、神龙队、少年龙仔队等共六队,参加舞龙的有几百人。横溪的大岙布龙已入选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地方悠久的舞龙文化为我们学校的舞龙特色提供了比较深厚的社会基础。
一、问题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横溪多年的舞龙文化由于经济效益不大,新时期的青年人不愿从事舞龙运动,该项运动正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窘状。小学生对舞龙这一地方传统文化接触甚少,更不能领悟其内在的精神,也就不能担当传承这一传统文化的重任。另外,舞龙运动又有健身、娱乐、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等多种功能。作为当地一所公办中心小学,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当地传统的舞龙文化继承下去,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吸收精神营养,把龙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三年前,我校因地制宜,吸收地方文化特色,通过把舞龙文化和学科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少先队活动等相结合方式,通过与音乐、美术、写作等相融合的途径,在校园中全员传承这一地方传统文化。
我校在校内创建舞龙特色项目,成立校龙仔队。经过将近三年的探索,我校的龙仔队已经初露头角。在区阳光体育展示活动中,我校的舞龙项目获得了一等奖。在区全运会入场式评比中,我们的舞龙表演获得了全区第一的好成绩。此外,舞龙队还参加了省少儿工作者会议开幕式表演,多次在省、市、区、镇级各类活动中参加表演,获得了领导观众们的好评。我们学校也因此被评为了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基地。我们把此项目与教育科研相结合加以研究,向我校学生推广,在传承我镇悠久的舞龙文化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
二、研究目标
1.通过舞龙科研活动,促进舞龙文化在校园的传承与发展,进而探究地方舞龙文化与学校教学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2.通过舞龙科研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强健学生的体魄,使他们了解地方舞龙文化,感受中华龙的精神,接受艺术与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积极向上、不断创新的精神。
3.构建校本教材,促进舞龙文化在校园的普及与发展。
三、研究原则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依据科学性、创造性、普及性等原则,使课题研究顺利地推进与实施。
1.科学性原则。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首先树立了科学研究的态度,遵循了教育研究规律,无论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