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协办创强镇平冈教育谱新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同心协办创强镇平冈教育谱新篇.doc

同心协力创强镇 平冈教育谱新篇 ——阳江高新区平冈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我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科教兴镇”发展战略,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创建教育强镇为契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营造尊师重教的优良环境,使我镇教育事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现将我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地处阳江市西南部,距市区约17公里,东与江城区埠场镇接壤,西与阳西县为邻,南与海陵岛隔海相望,北接江城区白沙街道。全镇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下辖2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约9.48万人。 区镇合一后,镇党委、镇政府按照“全力打造阳江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招商引资的主战场、新兴产业的聚集地、城市建设的新组团”的发展思路,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目前,我镇以食品药品、有色金属加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的工业规模不断壮大;以水稻、蔬菜种植、水产养殖、禽畜养殖等基地为引领的特色农业不断发展。2012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7.82亿元,地方生产总值35.71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5.37亿元;2013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58.1亿元;地方生产总值62.11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5.75亿元。 镇委、镇政府在抓好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十分重视发展教育,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改革力度,大力提升教育的综合竞争力,确保辖区各类教育协调、持续发展。2014年完成学校布局调整后,全镇有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2所,非完全小学24所,公办中心幼儿园1所,学校附设幼儿班24个,民办幼儿园3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中小学教职工675人;初中在校生1518人,入学率达99.3%,小学在校生359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在园(班)幼儿1819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0.5%。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领导,形成创强合力 1、党政重视,全员参与。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发展,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成立了以区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创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教育创强日常事务。为确保教育创强工作落实到位,取得实效,经区、镇常务会议多次论证,制订了切实可行的《阳江高新区平冈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实施方案》,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和学校全面落实的联动机制,奠定了教育创强的组织基础。区、镇各机关单位、学校、村(居)委会充分认识到教育创强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并参与“创强”工作,尤其是在中小学布局调整、整治学校周边环境等方面密切配合,确保教育创强工作顺利推进。社会各界人士积极为教育创强添砖加瓦,奉献爱心,慷慨解囊,形成了“区镇联动、部门配合、群众支持”的创建教育强镇的强大合力。 2、措施得力,落实责任。为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强化政府责任,我镇制订了一系列相关措施。一是落实管理制度。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相关职能部门配合管理”的教育管理模式。二是落实会议制度。每年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教育专题会议研究教育发展和部署教育工作(重要问题由区党政班子联席会议研究通过),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促进教育发展。三是制定了领导任期考核制度,明确了各级领导抓教育的责任,把解决教育问题作为考核镇、村(社区)、学校领导政绩的重要依据。四是落实调研制度。区、镇党政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各村、学校调研,现场办公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五是实行挂钩联系制度。区、镇领导班子成员分别挂点学校、村(社区),及时了解情况,为学校排忧解难。 3、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平冈镇党委、政府坚持“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协调发展”的原则,制订并实施《阳江高新区平冈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以超前的眼光,高标准规划学校布局。一是扩建漠南中学,把平西中学、平北中学撤并到该校。二是新建区第一小学、区第二小学,采取“撤高留低”的方式,把全镇4—6年级的学生整合到这两所小学就读。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调整,优化了全镇教育资源的配置,全面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有效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4、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创教育强镇工作是推动我镇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一项民心工程,我镇紧抓契机,构建平台,让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注,营造“创强”氛围。镇党委、政府分别召开了教育创强动员大会和加温会,部署创强任务,推进创强工作。区、镇各机关单位、企业、村委会、中小学校也多次召开创强专题会议,深入宣传。全镇共悬挂横幅70多条,张贴宣传标语400多张,印发倡议书8000多份;以广播、电视、专栏、手机短信等为载体,开展了多渠道、多视角、多层次的宣传工作,提高我镇广大干部群众对创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让创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干部以创建教育强镇为己任,教师以创建教育强镇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