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第10单元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第22讲讲义.ppt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第10单元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第22讲讲义.ppt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审设问 知识角度:中国和苏联两国农业生产方面的信息 设问角度:提炼1953年至1961年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两个主要信息,予以说明 设问限定:据材料、提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等 读材料 关键信息: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表中数据等 关联教材:赫鲁晓夫改革;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苏关系破裂 审设问 知识角度:中国和苏联两国农业生产方面的信息 设问角度:提炼1953年至1961年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两个主要信息,予以说明 设问限定:据材料、提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等 列思路 “是什么”,观察表格中直观信息,进行概括,对要求作答的不同类别项目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 “为什么”,要运用合理的史实进行说明,强调史实论证的严谨 “怎么样”,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变化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说明了什么问题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史料主旨 解读信息 史料一:斯大林强调重工业建设的原因 ①“英国……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作斗争’”→苏联面临帝国主义的封锁敌视 ②由“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苏联重工业基础薄弱 ③“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吸取中国的教训,巩固国防的需要 史料主旨 解读信息 史料二:斯大林时期工业化建设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 ①“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到1937年之前,同一时期的西方正陷于经济萧条,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苏联已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工业强国”→制定完备的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 ②“政府为发展冶金、采矿和电力工业而建立了大量的工厂,使俄国成了独立于西方控制的世界银行和贸易模式之外的工业国家”→建立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之外的经济体系 ③“……和以前一样工业化的核心是依靠俄国强大的自然资源和为与希特勒的反共产主义德国进行战争做准备的重工业”→依靠强大的自然资源优先发展重工业 史料主旨 解读信息 史料一:全面认识评价赫鲁晓夫改革 史料二: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否定 ①“战后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开端”“勇于突破旧的模式”→承认赫鲁晓夫是一位改革者 ②“受到历史局限性的束缚”“对社会主义传统经济模式的弊病和社会主义经济规律还缺乏全面的、深刻的认识”→说明赫鲁晓夫是一位改革失败者 “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 “剥光为止”“肿瘤”“挥向了党的脖子”→形象地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斯大林模式”存在的问题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 管理体制 产业结构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下放权力到地方,在一定程度上放松经济管理 重点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发展滞后 赫鲁晓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上;勃列日涅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戈尔巴乔夫先进行经济改革,因困难重重而转向政治改革 “斯大林模式”存在的问题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 劳动者态度 分配制度 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 “大锅饭”现象严重 实行物质奖励和多劳多得政策 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卷Ⅰ、Ⅱ) 2014年 (卷Ⅰ、Ⅱ) 2015年 (卷Ⅰ、Ⅱ)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 —— 卷ⅠT35,新经济政策与中国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比较 卷ⅠT34,新经济政策 —— (2)“斯大林模式” —— —— 卷ⅠT33,斯大林模式卷ⅡT35,斯大林模式 —— 卷ⅡT34,斯大林模式 (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 —— —— —— —— A 定位知识 解读题干 信息:苏联1930年与1931年的粮食生产量与出口量进行对比,随着时间的变化粮食生产量减少,出口量却增多 主旨:粮食减产是由于农业集体化的弊端导致,出口量增多表明人民自身消耗粮食的减少,说明人民的重大牺牲,为国家工业化作出巨大贡献 苏联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与“斯大林模式” 辨析选项 解读题干材料可知苏联粮食产量减少,粮食出口增多,反映出在粮食减产的情况下仍然增加粮食出口量,实际是苏联人民缩减口粮支持国家粮食出口换外汇发展工业,故选A项。材料中反映的是粮食产量下降,出口反而增加,没有涉及粮食供不应求的现象,故B项错误;从粮食出口量增加体现不出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这一现象,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是粮食产量下降的一个原因,但与粮食出口量增加无关,故D项错误 栏目导引 对接高考 多维提能 课后达 标检测 考点突破 逐层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