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件答辩.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字词 婆娑 嬉笑 噩梦 纳粹 剥光 撰写 步履 焚尸炉 废墟 雏菊花 窒息 祷告 请找出本文中的导语、主体、结语,并以此为依据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 导语(1-2段) 主体(3-15段) 结语(第16段) C 首尾的场面描写。 用乐景衬托对遇难者的哀悼,对法西斯的痛恨,同时提醒人们要珍惜今天的自由和幸福。 作为旅游景点的奥斯维辛给游者的感受都是黑暗、可怕、惨绝人寰的,从这个角度上说,奥斯维辛没有新闻。但作者出于一种责任感来写,目的是让人们牢记历史,珍惜现在,珍爱和平。 请归纳这篇文章的中心。 本文在作者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抒发了对德国纳粹残酷暴行的沉重控诉,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平与祥和的向往。同时,也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 捍卫国家主权 愿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愿自由与和平成为永恒! 1939年9月,德军占领波兰。1940年4月,开始建造奥斯维辛集中营主营,内设哨所看台、绞形架、毒气杀人室和焚尸炉。约有40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在此经受严刑拷打,惨遭杀戳。  1945年1月27日,苏军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当时里面只剩下7000名活着的囚徒,包括200多名儿童。 1947年7月,波兰政府把奥斯维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为了使这罪恶的行径不再重演,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1979年,奥斯维辛集中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奥斯维辛集中营档案 奥斯维辛,60年前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杀人工厂”,今天它还在默默滴着血泪。男人、女人、老人、儿童,没人能逃脱魔爪,就算幸存下来的,也终日守着痛苦梦魇,无法自拔。绞刑架、毒气杀人室和焚尸炉,还有死难者的声声哀鸣和仓库里的遗物,还在诉说着集中营的惨绝人寰。    奥斯维辛集中营大门,门上的格言非常著名:“劳动意味着自由” (这是天大的谎言),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一扇高墙上写着:“来到这里只有劳动,不能有任何别的设想。不想劳动者可以自己触动电网。”集中营的头头在囚犯到来的当天就对他们说明白:“……集中营进得来,出不去,除非从焚尸炉的烟囱里爬出去。” 问题:参观者在集中营里看见了哪些东西?他们在看见这些东西时有什么反应?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焚尸炉 “…人们对他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遇难者的鞋子 遇难者的遗物 “…一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奥斯维辛集中营里拥挤的囚犯宿舍 “…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 部分死难者的照片 “…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参观内容:毒气室、焚尸炉、女牢房、不育实验室、纪念墙、绞刑室 感受:黑暗、可怕、惨绝人寰 细节描写 所谓细节,就是对人物、环境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的具体描摹,或对事件发展过程中某一细微事实的形象描写。 A “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身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对纳粹毁灭生命的痛恨 对生命不息 顽强抗争的礼赞 B“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一个美丽善良对生活充满憧憬的乐观姑娘 却被残忍的杀害,反衬了法西斯的残忍, 激起读者对法西斯的痛恨。 D 1944年,穷途末路的德国纳粹开始加紧屠杀集中营的囚犯。一次,一个小女孩在被推进坑中,即将被活埋的时候,抬起头对拿着铁锹的纳粹士兵说:“叔叔,请把我埋的浅一点好吗?这样我妈妈就容易找到我了。” … … 这篇新闻报道的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文中也写到“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但这位记者还要去报道? 讨论: 合作学习,探究研讨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于1958年访问奥斯维辛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为新闻史上的佳作.请大家思考一下:这篇新闻荣获大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思考: 一般新闻报道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时效性 报道内容 情感倾向 比较的方面 比较的项目 最新发生的事件 时效性不强 客观事件 个人感受 客观 个人情感浓厚 罗森塔尔的报道突破新闻“客观报道” “零度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