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高职高专“多证书”制度+完善学生“知识能力”结构.pdf

推行高职高专“多证书”制度+完善学生“知识能力”结构.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推行高职高专“多证书”制度+完善学生“知识能力”结构.pdf

2006年6隽 第1篇教育理论与教育改革研究 117 推行高职高专“多证书制度 完善学生“知识一能力结构 郭庆阳。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摘熏本文简要分析了高职高专教育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要求,推行。多证书” 裁溲,完善学生“翔谖一髓力”缩构,捷鸯学生整体素质毒综合戆力。’ 关键词高职高专;“多证书”制度;“知识一蹴力”结构1人才培养方案;制度政策 “国务院关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也,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 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进一步推进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工作。用人单位招 录职工必须严掺执行“先培谶、后就韭”、“先培训、后土岗”的规定,从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粥、 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 发展生产力,重熹是提离生产力憨关键要素——劳动者瓣素爱(这也是我豳经济发展纛科 技创新的瓶颈),完善高职高专学生“知识一能力”结构势在必行。 高职高专教育痘警适应新形势下的职韭技术教育发展的要求,推行“多证书”制度,为经济 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级职业技术性人才。 1 高职高专“多证书”制度的含义 “多证书”即高职高专学生通过在校的学习与努力,不但要获得代表合格学历教育的“毕业 证书”,蔼鼠要获取表征自己在菜一方面绒菜一专韭领域静承乎或技能的“其纯证书”。 其他证书的种类如下: f执业资格证书{萎黧耋羹薷喜、管理人员,如注册监理工程师、 f职业资格证书灿资格证粥嗽辜萎萎交嚣氮婀眦新粕、 { l职业资格证书嬲荔差镶:器警蒙毒害舡醋, l f外语等级证书 。水平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 l普通话等级证书 显然,以上备种证书对学生的发展与就业均有重要意义,但我们探讨的主要是各种职业资 格证书,因为这些证书与我们的培养目标、学生就业关系密切相关。而水平等级证书是高职高 专索曩教育的重要疼窭,在备专韭壤养方案中,根据专监特点及要求的不犀,绘予不隅静要求, 且其考试与鉴定较大众化,比较规范,故本文中不作详细探讨。 麸韭资格诞书及裘要职盏资掺证书(一是溜量工、试验互、建筑电王等知识技憩要求较高 。作者简介:郭_淡阳(1969一)-女,河北省定州市人,山西建筑职簸技术学院教师,蹦教授。研究方向为建设工程项目管 理、建设工程经济。 118 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 (第8卷) 2006年6月 的工种;二魁混凝土工、砌筑工、钢筋工、抹灰工等用量很大的工种)是特别适合高职毕业生在 校袭阙获褥豹“证韶”,也是“多证书”裁度研究的蘩熹和核心;其健职监资格证书也鼓励学生通 过努力争取多拿,作为工程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组成部分;执业资格证书层次较高,要求有 一定的实践经历和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是高职高专学生发震的方向,其所要求的基本理论知 识与技能,廒作为离职离专教育的内容,使学生经过一定的实践年限能获得摆廒的执业资格 证书。 2高职高专学生‘‘知识一熊力”绐构 (1)知识、能力的内涵及知识、熊力结构对成才的影响 知识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实践申获得的认知和经验的概括与总结。一般以 经验或理论的形式存在予人们的头脑中,也通过物化的形式贮存于其他载体中(如书籍、音像 制品、碑林、石刻等。人类社会盎自然经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发展劐今天将进入熟识经 济时代。“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因此,对知识的拥有量,特别是对新的科技知 识的攘有量颓知谈创薪麓力,冤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还燕个人,都是至关重要酶,拥有先 进知识愈多,知识创新能力愈强,竞争实力就愈强,发展就愈快。 黥力是指入们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本领,是人们在处理各种事物时翔、情、意、行诸方丽 的心理特征。如认识能力、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劳动能力以及从事某项专业工作所表现出的 特殊能力等。一个人能力的大小与强弱,主要取决于人的生理条件、智力因素、知识与经验的 积累积集成度,以及掌握技能翻技巧的熬练程度。 知识与能力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二者不是并列的关系。知识指认知的程度,能力表现为潜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