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湖白茶质量分级-修订.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前 言 本标准代替DB32/T 1264-2008。 本标准与DB32/T 1264-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由《天目湖白茶》改为《天目湖白茶质量分级》; ——修正了鲜叶原料要求,由具体日期(如4月9日前)改为由自开采日计时(如自开采之日起第1天至第5天)。 ——修改了理化指标中的水浸出物指标,由“38.0%”改为“36.0%”。 ——删除了“卫生指标”。卫生安全指标直接执行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和GB 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规定,删除了正文中所列的具体指标。 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溧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溧阳市天目湖玉枝特种茶果园艺场,溧阳市园艺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新玲、蔡超、洑学栋、洑爱玉、史云峰、赵建新、史迷扬、赵凯、吕文戈、王栋。 本标准2008年10月30日首次发布,2016年11月第一次修订。 天目湖白茶质量分级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天目湖白茶的术语和定义、鲜叶原料要求及分级、产品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天目湖白茶质量分级。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ea 以溧阳市种植的“安吉白叶茶一号”茶树芽叶为原料,经炒烘结合制成的绿茶。 鲜叶原料要求及分级 特级 自开采日起第1天至第5天,采摘的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芽叶完整,叶色转白,芽叶长短基本一致。 一级 第6天至第10天采摘的一芽二叶,叶长于芽,芽叶完整,叶色转白,芽叶长短基本一致。 二级 第11天及以后采摘的一芽二叶,芽叶完整,叶色转白,芽叶长短基本一致。 产品要求 基本要求 品质正常,无劣变,无异味。不得含有非茶类夹杂物,不添加任何着色剂、食品香精香料及其它物质,并符合GB/T 14456.1的相关要求。 感官指标 感官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感官指标 级别 外 形 内 质 条索 色泽 匀净度 香气 汤色 滋味 叶底 特级 细秀微扁 玉绿、金黄 匀净 栗香馥郁 鹅黄明亮 鲜醇爽口 玉白、茎脉翠绿 一级 细尚秀略扁平 绿、显金黄 匀净 栗香 嫩黄亮 鲜爽 黄白亮、茎脉绿 二级 尚细秀略扁 绿、尚显金黄 匀净 清香 嫩黄 尚鲜爽 黄亮、脉绿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水 分, (%) ≤ 6.0      总灰分, (%)    ≤ 7.0      水浸出物, (%)  ≥ 36.0 碎 末, (%) ≤ 5.0 试验方法 取样、备样 取样按GB/T 8302的规定执行。 样品制备按GB/T 8303的规定执行。 感官指标 感官指标按GB/T 14487和GB/T 23776的规定执行。 理化指标 水分的检测按GB/T 8304的规定执行。 总灰分的检测按GB/T 8306的规定执行。 水浸出物的检测按GB/T 8305的规定执行。 碎末的检测按GB/T 8311的规定执行。 检验规则 检验分类 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组批 以同期加工、同一级别、同一规格的产品为一批,同批产品的品质规格和包装应一致。 抽样 按GB/T 8302的规定执行。 出厂检验 检验项目包括感官指标、水分、净含量。 产品须经厂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后签发产品质量合格证,方可出厂。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的样品应在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 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第5章规定的全部项目。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正常生产时每半年1次; 加工原料、工艺、机具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两次检验结果差异较大时; 法定监管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判定规则 凡劣变,有异味的产品,均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或该次型式检验不合格。 产品经检验如有理化指标不合格或感官指标经综合判定后不合格,可从同批产品中加倍抽样对不合格项进行复检,复检结果如仍有不合格项,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或该次型式检验不合格。 标志、包装 标志 产品销售包装应符合GB 7718的有关规定。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 191的规定。 包装 包装容器应用干燥、清洁、无异味及不影响茶叶品质的材料制成,接触茶叶的内包装材料应符合GH/T 1070和食品包装卫生标准的规定。 包装应牢固,能保护茶叶品质,便于携带、贮存和运输。 运输、贮存 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无污染;运输时应防雨、防潮、防曝晒;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