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祭敖包规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03.200 A12 DB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15/ XXXXX—XXXX 蒙古族祭敖包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Festival Obo of Mongol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XXXX - XX - XX发布 XXXX - XX - XX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的编制依据 GB/T 1.1-2009的规定。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提出。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 参加起草单位:内蒙古民俗文化研究基地。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于2016年*月首次发布。 蒙古族祭敖包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蒙古族祭祀敖包时的民俗礼仪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与蒙古族祭祀敖包民俗礼仪相关的旅游、表演、科研、教学传播等领域。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T15 *** 蒙古族民俗礼仪术语 敖包设置 敖包场地 敖包通常设地面开阔、风景优美的高山或丘陵上,用石头堆成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在敖包旁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黄油和奶酪等把宰杀的牛、羊,供在敖包之前祭祀以为牛、羊是天地所赐,只有用牛、羊祭祀才能报答天地之恩据传蒙古族在游牧时代,各家所有的牲畜系天地所赐,因此,为了报答诸神的恩赐宰杀牲畜,在敖包前供奉据传天地诸神不仅喜欢食肉,也喜欢饮酒喝奶子故在祭祀时把酒或奶子洒在敖包供台前即用火焚烧祭祀品的祭祀形式。在举行此仪式时,敖包前点燃一堆篝火,参祭者在以顺时针方向围绕火堆转走的同时,口中默念各自心愿并将带来的供品投入火中焚烧,这种火祭仪式可能源自古代北方民族的“烧饭”祭祀。在清代、阿鲁科尔沁旗火祭最为盛行。如今火祭仪式十分少见。 玉石祭 将最心爱的玉当供品祭祀。古代蒙古族有用玉做为供品的礼仪,因玉价值昂贵,现用宝珠或硬币炒米代替、黄油和奶经幡、五色绸布先献上哈达和供祭品,再由喇嘛诵经祈祷,众人跪拜往敖包上添加)或以柳条进行修补,并悬挂新的经幡)、五色绸布条等参加祭祀仪式的人都要围绕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祈求降福,保佑人畜两旺,并将带来的牛奶、酒、奶油、点心、糖块等祭品撒向敖包,然后在敖包正前方叩拜,将带来的石头添加在敖包上,并用柳条、哈达、彩旗等将敖包装饰一新祭典仪式结束后,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投布鲁、摔跤、唱歌、跳舞等活动有的青年男女则偷偷从人群中溜出,登山游玩,倾诉衷肠,谈情说爱,相约再见的时日。 敖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敖包石:祭祀敖包时添石所用的石头或小石子,表达对敖包崇尚之意的一种方式。 经幡:即风马旗,由方形、角形、条形的小旗成串拉挂组成,被有秩序地固定在门首、绳索、族幢、树枝上。 DB15/ XXXXX—XXXX 4 DB15/ XXXXX—XXXX 3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