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辩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同尼泊尔、印度等国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脉的最高峰,它高达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 珠峰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空气稀薄,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由于珠峰的地理环境独特,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 珠穆朗玛峰简介 壮观的珠穆朗玛峰北侧 从万米高空俯瞰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风光 登上地球之巅 1953年希拉里和丹增首次成功登上珠峰 登山三阶段 1960年3月19日,中国登山队在海拔5120米的珠峰下一块宽阔的谷地上停下来。这就是登山队的大本营。参加这次登山活动的共有214名队员和工作人员,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登上珠峰,为国争光。 写作背景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 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 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这篇课文就节选自这篇通讯。 作者简介   郭超人(1934~2000),高级记者,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先后任新华社西藏分社、陕西分社、四川分社记者、副社长,新华社秘书长、副社长。1992年11月起任新华社社长。50年代曾采写大量新闻报道揭露西藏农奴制的黑暗,60年代随中国登山队完成攀登珠峰和希夏邦马峰的报道,70年代采写的《驯水记》歌颂了中国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业绩。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等。 绵延的喜马拉雅山群峰 珠峰中绒布冰川的景色 屈银华 王富洲 贡 布 认识三位登顶的英雄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 记录,他们的行为表现了人类最优秀的品质:坚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团结合作和自我牺牲精神。 1975年珠峰上飘扬的五星红旗 追溯背景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当时郭超人作为随登山对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了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他以最快的速度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这篇课文就节选自这篇通讯。 教学目标: 1、丰富有关珠穆朗玛峰的知识?。了解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2、速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概括能力。? 3、学习抓住特点进行生动的景物描写。? 4、 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激励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精神?。 字音学习 冰镐 体力不济 砭骨 崔巍 滞留 迸散 窒息 匍匐 jì biān wēi g?o zhì bèng zhì pú fú 1、养足精神,积蓄力量。 养精蓄锐 2、形容山高大雄伟。 崔巍 3、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到 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砭骨 4、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 毫不犹豫。 斩钉截铁 5、爬行。 匍匐 6、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异口同声 词语积累 速读课文 要求: 1、复述课文。 2、文章以什么为序,记叙了几位勇士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经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中国登山队队员在突击主峰时遇到哪些困难? 中国登山队员靠什么克服这些困难的? F、完成由北路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 A、登山队出发 B、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余队员登上第二台阶。 C、黑夜中,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 D、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将氧气留给他人。 E、三位登山队员果断抛掉空氧气筒,开创人类历史上的无氧攀登。 本文以时间为序,记叙了四位勇士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经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8自然段)四名勇士登上第二台阶。 第二部分(第9至16自然段)刘连满因为过度疲劳 停止攀登,他冒着死亡的危险,将氧气留给队友。 第三部分(第17至23自然段)三名勇士在氧气用完的情况下登上了峰巅。 文章结构 :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