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准则条件下的金融套期会计问题研究.pdf
新准则条件下的金融套期会计问题研究
新准则条件下的金融套期会计问题研究
王静‘贺钊彦2陈伯睿3
(1.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2.西安交通大学MBA;3.西安交通大学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
摘要:在美国次债的影响下,金融风险被关注的程度迅速升高,为避免金融风险,套期及相关
的金融衍生工具被广泛利用,本文以《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等新准则的规范为依据,
分析了我国套期保值准则与国际准则的差异,论述了我国金融业在资本市场波动较大情况下,利用
套期保值避免风险时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金融业正处于向现代金融混业经营转轨时期,其盈利模式正在由单一的以信贷
市场创利向以资本市场创利为主题的多元化创立模式转变.金融业盈利模式的变化直接
影响着金融会计记录的内容与方法。
在资本价格时时波动、甚至大起大落的金融市场中,以衍生金融工具对金融资产或
金融负债进行套期保值已被广泛应用。套期保值对金融业传统会计处理模式形成重大挑
战,如何从会计的角度及时、全面地反映金融套期行为对金融行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
现金流量和风险状况的影响,使财务报告使用者能依据财务报告做出正确的决策,成为
目前我国金融会计研究的焦点。
一、套期会计方法的应用及适用范围
随着美国次级债所引发的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减速,我国金融业面临机遇
的同时,也在经营活动中面临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巨大挑战,有效防范金
融市场风险是金融业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之—。衍生金融工具正是基于规避金融市场风
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对包含外汇、股票、利率等市场风险的被
套期项目进行套期保值。这些被套期项目往往是导致金融业暴露于公允价值或未来现金
流量变动风险的资产、负债、确定承诺或者预期交易。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会计就是同时
确认衍生金融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形成的净损益,是衡量金融
业风险管理绩效的重要标志之一.
金融业经营管理活动中面临的风险问题促使其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衍生工具一
的应用是风险防范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信用风险,金融业可以采取信用衍生工具予以
规避,对于市场风险,金融业可以采取股票、外汇、利率衍生工具予以缓释。其规避和
缓释的结果落实到会计层面,是以套期会计方法的应用来体现的。运用套期会计方法,
金融业可以综合计量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损益状况,衡量和评价金融业的风险管理
绩效,从而促进金融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
二、金融套期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
(一)我国金融套期会计起步较晚
金融套期会计是金融业高度市场化的结果,是金融套期运用的会计表述,套期会计
方法的使用基于严格规范的套期行为.而在我国金融业市场化的进程相对较缓,套期交
易实务发展相对较慢,绝大部分金融业未将套期保值作为规避金融风险的手段.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层没有充分意识到套期会计的应用能够促进金融业风险
管理能力的提高,有效实现管理者的风险管理意图;二是套期会计处理实务过于复杂,
如套期关系的确定、套期有效性持续性评价、套期损益的计算等需要应用理论模型和大
量的数字验证,耗费一定的成本投入.三是专业会计人才匮乏,缺少既能够熟悉和理解
套期会计实质、撰写套期文件,又能够分析比较与现行会计核算差异的专业会计人员。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金融套期保值在金融业基本没有开展起来。又由于衍生.T-具理论和
套期交易理论的相对复杂导致套期会计的研究的进展缓慢。随着我国金融业经营管理水
平的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业风险成为核心任务之一,由此对应用套期会计方法的需求
399
坌至堕里童垦 ..
一一.
日益增加,在利率、汇率市场价格频繁变动、大起大落的市场环境下,金融业的资产负
债状况与市场真实状况的偏离度越来越大,国内金融业都在力图通过金融衍生工具对资
产或负债账户实施套期保值策略来规避利率和汇率风险.
及配套准则指南,基本形成我国金融套期会计处理的规范标准.
(二)我国金融套期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比较
我国《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