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2课_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讲义.ppt

高中历史《第12课_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讲义.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意义 (1)是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 (2)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3)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背景:文革结束后前两年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两个凡是”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通过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实现了思想大解放。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 2、内容: (1)(思想)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政治)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3)(经济)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确定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在经济工作中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 会议名称 时间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八七会议 1927年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 1935年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不正确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领导核心 形成标志 思想成果 第一代 毛泽东 1945年中共七大 毛泽东思想 第二代 邓小平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理论 第三代 江泽民 1992年十四大 三个代表思想 归纳党在历史上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形成 巨变 结果 任务 伟人 1911年,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维护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孙中山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毛泽东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 邓小平 归纳近代史上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二、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切环节。 实质: 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农村: (1)试点:1978年首先在安徽、四川的一些地区进行试点(内容: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责任制)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刹(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2)作用:使农民对生产和分配有了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义,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3)推广:得到中央肯定后在 全国普遍推广,形成了以“家庭 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4)配套改革: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改设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改设村民委员会。 (5)影响:农业生产得到巨大发展,中国农村实现了历史性巨变。 2、城市: (1)开始: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所有制方面: 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制度方面: 变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为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管理体制方面: 变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作用: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竞争性,极大解放了生产力。 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 1、背景: 国内:改革遇到阻力; 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2、提出: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谈话,指出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就姓“社”,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目标确立:19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