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情绪、压力与适应辩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述问题7题选“是”, 即可划入具有A型行为模式的人。 “A型行为”对工作既是一种资产,也是一种债务。 特征 时间紧迫感 喜欢竞争 富于攻击性(敌意) 2.3 生活压力下的生理反应 一般适应综合症 提出者:塞利(Selley, 1976 ) 警觉反应阶段(急性应激) 行为结果 男性:进攻-撤退模式 女性:趋近-友好模式 抵抗阶段(慢性应激) 衰竭阶段 适应能力出现:下降→ 精疲力竭→陷入崩溃→丧失→继而死亡 一般适应综合症 3 生活压力的应对 应对(coping) 指对付那些被知觉为紧张或超过了个体资源所及的内在或外在要求的过程。 预先应对(anticipatory coping) 应对行为可以先于潜在的压力事件而出现。 应对策略的分类: 问题指向:直接面对问题,设法控制或改变压力情境。 情绪指向:设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以适应压力情境。 3.1 压力应对的调节变量 是指那些可以改变个体对于压力源的反应的心理变量。 对压力情境的认知评估 自我效能预期 心理刚毅和控制感 幽默感 社会支持 3.1.1 对压力情境的认知评估 初级评估: 对压力情境严重性的评估 “发生了什么?” “这件事对于我是好、是坏、还是无关?” 二级评估: 估计自己的资源能否应对压力 “现在的我能否应对?” “我该怎么做” 3.1.2 心理刚毅和控制点 控制点理论 内控型 外控型 3.1.3 幽默感 苦中作乐 3.1.4 压力应对的主要心理学方法 压力思想灌输训练 控制非理性信念 降低唤醒水平 渐进式放松法 生物反馈训练法 静修法 坚持身体锻炼 生命由许多琐事构成,只要所有的琐事都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你的生命就是有价值的! 每个人的人性中都有光明面,也有黑暗面。如果你用光明面面对社会与他人,世上就没有困难与痛苦! 复合情绪 基本情绪 基本情绪(原始情绪)更通用的区分 快乐 愉悦→欣喜→欢乐→狂喜 愤怒 微愠→大怒→暴怒→狂怒 恐惧 不安→忧虑→惧怕 悲哀 遗憾→失望→悲伤→哀痛 1.1.3 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 区分标准: 情绪体验的特点 积极情绪 以“愉快”体验为特点的情绪 消极情绪 以“不愉快”体验为特点的情绪 1.2 “情绪”的表达 1.2.1 表情的先天性 达尔文-《人类和动物的表情》: 人和动物的表情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根源 当代心理学和人类学研究表明: 先天盲婴的自发表情反应与正常婴儿相一致 正常婴儿具有非习得性的情绪反应 婴儿还具有与生俱来的解释他人面部表情的能力 补充四:新生儿的表情发展 出生后四个月的婴儿,即可经由面部的肌肉活动表现快乐、厌恶、愤怒、痛苦、惊奇等不同情绪,恐惧的情绪发展较晚,约在六个月左右才会出现(Izard, 1982)。 新生儿表情的形成过程(以微笑为例): 内因性微笑(浅睡中的笑) 外因性微笑(功能性的笑) 社会性微笑(出生后四个月大的时候) 新生儿的内因性微笑 新生儿的功能性微笑 新生儿的社会性微笑 1.2.2 基本表情的普遍性 大多数研究者都同意表情具有普遍性 不同文化、不同地区的人们都能够识别标准化照片中的表情所表达的情绪。 不同文化中表现“愤怒”情绪的面具,表现威胁和恐吓的面具,在不同的文化中惊人地相似: 斜吊的眼睛,相似的眉毛、鼻子、脸和下巴的样子,以及张开并下撇的嘴等 全世界的人,不管文化、种族、性别和教育有多大差别,都会以相同的方式表达基本情绪;同时也能根据他人的面部表情,来推断他们正在体验的情绪。 1.2.3 非基本表情的文化特性 基本情绪的表达有一致性, 然而, 非基本情绪在不同文化情境中的表达具有特殊性。 北美:OK ; Good 法国和比利时: 你一文不值 意大利南部: 你像头蠢驴 1.3 情绪的理论 心理学对情绪所作的理论性的系统解释 三种影响较大的情绪理论: 詹姆士-兰格的躯体反应理论 坎农-巴德的中枢神经过程理论 沙赫特-辛格的认知评价理论 1.3.1 詹姆士-兰格的躯体反应理论 提出者: (美)詹姆士(W. James)(丹)兰格(C. Lange) 主要观点: 情绪产生于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 评价: 重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密切关系,片面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 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作用。 外部刺激 激活与行动 激活与行动的评定 情绪体验 路遇暴徒 心跳加速、逃跑 因心跳而生恐惧 恐惧 1.3.2 坎农-巴德的中枢神经过程理论 提出者: (美)坎农(W. B. Cannon)(美)巴德(P. Bard) 主要观点: 情绪产生于大脑中枢神经活动所激发的反应 评价: 忽视了大脑皮层对情绪的作用以及外周神经系统对情绪的意义。 身体反应(唤醒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