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国普通高考山东文综卷(解析版).doc

2008年全国普通高考山东文综卷(解析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8年全国普通高考山东文综卷(解析版).doc

2008年全国普通高考山东文综卷(解析版) 解析人 山东胡希 一、选择题: (2008·山东文综历史·8)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解析:考查三省六部制的作用。解析: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瓷元代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①不对;徽商出现于明,③不对,答案为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商业与城市,以及手工业发展情况。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艺术与的关系,同时注意中外对比,找寻人类文明的共性与个性。 解析:根据图片明确党的政策是针对封建势力和反动势力、反动武装等,拥护工人利益,武装工农群众,由播撒革命火种可知是长征,土地革命时期。本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滥觞。解析: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两极格局受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解析:绘制地图德国人眼中的世界,从地图可以看出这幅地图是不完整的,没有北美洲、非洲大陆、大洋洲等,时间又是新航路开辟不久,故选C。此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根据所给信息找出问题的切入点,即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本题的立意是全球史观,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综合信息的能力。 (25分)解析:本题立意是文明史观,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发展,着重考查在文明发展的历程中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的相互影响。思考角度应从现代化的角度入手,特别是第二问,分析家庭伦理观变化的原因时,需结合梁启超那个时代的背景,寻找经济、政治、思想现代化的具体因素即,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同时还要注意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即民族危机。第四问,则是凸现家庭观念的现实意义,通过设题引导考生认同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同时本题还考查了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参考答案 (1)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 儒家的伦理道德(或儒家思想) (如果回答儒家伦理道德具体内容——忠孝及两者关系的可酌情给分,回答中国传统思 想或宗法制度的不给分)。 (2)变化:在注重个人道德观的同时,更注重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的培养。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的加深。 (3)社会经济的发展(或社会化大生产); 国家的政治变革(或政府政策推动)。 (如果笼统回答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最多给 2 分) 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家庭民主。 (4)这一传统观点有其积极意义,应重视传统观念的现实价值; 不应固守传统,这 一观念在当今的淡化是一种社会进步。 本资料来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2008·山东文综历史·29)(35分)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二 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戍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据车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4分)“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3分) (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4分)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解析:本题考查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考查考生比较分析。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  (1)南京临时政府内部对是否接受“清室优待条件”有不同意见。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4分) (2)概括说明“修正清室优待条件”比“清室优待条件”有哪些进步。(6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与判断问题的能力和史论结合的能力,以及归纳概括史料的能力和比较能力。第一问在于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敢于提出合乎逻辑、能够自圆其说的看法和理由,回答时注意史论结合。解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