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释古文字中的有些悤字.doc
釋古文字中的有些“悤”字
和从“悤”、从“兇”之字
裘錫圭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古文字中已被釋出的“悤”字,有殷墟甲骨文的、西周金文的、、春秋金文的和六國古印的等字。此外尚有一些寫法比較特殊的“悤”字和“悤”旁未被釋出。
春秋時代晉國的郘鐘(以下簡稱“郘鐘”)的銘文,有描述懸鐘磬的架子的兩句話,一般釋為“喬喬其龍,既鬯虡”。各家多讀“鬯”為“暢”,訓為“長”;《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郘鐘考釋亦讀“暢”,但釋“暢虡”為“開暢之竪虡”。然而細審銘文,其字實非“鬯”字。郘鐘為一套同銘編鐘,銘文字小,鑄造不精。在傳世十三件鐘銘拓本中,此字以《殷周金文集成》230號作者,最爲清晰。此字在其他各鐘拓本中,除不能看清者外,其下部皆作,其上部或不可見,或未鑄好或拓好,但與230號比較,可以確定本亦作一直竪。“鬯”字從來不作上加一直竪之形,可知此字並非“鬯”字。虡是懸鐘磬之架的竪柱,將這個字看成虡的形容詞,讀為“暢”,訓為“長”或“開暢”,也是不合適的。
我認爲作爲此字下部的和,乃是“心”的異體。房山琉璃河西周早期燕墓M1139,出有同銘的克罍和克盉,兩器又都器蓋對銘,共有四篇相同的銘文。銘文開頭說:“王曰:大保,隹(唯)乃明乃心,享于乃辟。”其“心”字有下列三種寫法:
(盉蓋,器略同) (罍蓋)
(罍器)
學者對此字有“心”、“鬯”二釋。單從字形上難以判斷二說是非。但從文例上看,釋“心”應該是正確的。周代銅器銘文屢見“克明厥心”、“克明又(有)心”、“敬明乃心”一類話,可證。罍銘“心”字的兩種寫法,分別跟上舉郘鐘“虡”上一字下部的兩種寫法相同,可知後者下部也應為“心”字。跟本文篇首所舉諸“悤”字對比一下,可以斷定此字亦當釋“悤”。春秋時代,“心”字多作、等形,郘鐘“悤”字“心”旁保存“心”字較古異體的寫法,不免使人感到奇怪。不過從後面要提到的戰國楚文字中“悤”的寫法來看,這並非孤獨的特例。對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下文靠後的部分將會提出解釋。
古音“悤”聲、“從”聲相近。《禮記·檀弓上》“喪事欲其縱縱爾”,鄭玄注:“縱讀如摠領之摠。”郘鐘銘的“悤”字似當讀為“樅”。“悤”、“樅”皆清母東部字。《詩·大雅·靈臺》:“虡業維樅,賁鼓維鏞。”鐘銘“樅虡”疑即指樅與虡二物。樅無疑與懸挂樂器有關,但究竟為何物難以肯定。《靈臺》毛傳:“植者為虡,橫者為栒。業,大版也。樅,崇牙也。”孔疏:“栒上加之大版爲之飾。《釋器》(引者按:指《爾雅·釋器》)云:‘大版謂之業。’孫炎曰:‘業,所以飾栒,刻板捷業如鋸齒也。其懸鍾(鐘)磬之處,又以彩色為大牙,其狀隆然,謂之崇牙。’”其所言與出土先秦栒虡之制不能相合,恐難憑信。近人高亨以樅與崇牙為兩物,認爲虡是“懸編鐘編磬的木架”,樅是“懸大鐘的木架”。但其說並無證據,只是一種推測。樅究為何物,尚待研究。
又疑“悤虡”或當讀為“從虡”或“崇虡”,意即高虡。《禮記·檀弓上》“爾無從從爾”,鄭注:“從從謂大高。”《釋文》:“從音總,高也。一音崇。”有的从“從”聲之字有高聳義,除“聳”字外尚有“摐”。《太玄·逃·次四》:“喬木維摐(有的本子作“樅”),飛鳥過之或止降。”范望注:“上撩稱摐。”“悤虡”讀“摐虡”亦通。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所收《孔子詩論》篇,有一個以“辵”為形旁,以字形與郘鐘“悤”字相合的字為聲旁的字,篇中共出現三次(下引簡文,除所要討論之字外,皆以通行字形或通用字寫出,後文同):
《鵲巢》之歸,則者……(簡11)
《鵲巢》出以百兩,不亦有乎?(簡13)
其所愛,必曰吾奚舍之?賓贈是已。(簡27)
學者對此字聲旁有“离”、“鬯”、“惠”、“叀”等釋法,皆不確。不過主張釋“鬯”的何琳儀先生,指出它與郘鐘銘中我們釋為“悤”的那個字是一個字,則是正確的。
上舉簡文从“辵”之字的三個“悤”旁,形狀稍有出入。其上部有、、三種寫法。這三種寫法在本文篇首所舉的那些“悤”字中皆有相類之例(郘鐘“悤”字直竪上原來可能也有點,但難以確定)。上舉最後一例“悤”旁的下端變“”為“”,這與古文字“心”字的演變情況相合。
這個从“辵”“悤”聲之字,應該是“送”字的異構。“悤”是清母東部字,“送”是心母東部字。此二字中古音皆屬合口一等,如不計聲調,其韻母當完全相同。清、心二母音亦相近。从“悤”(怱)聲的“葱”為清母字,而以其為聲旁的从“木”、从“心”之字皆為心母字。形聲字中清、心二母相諧之例頗多,不列舉。
上引簡11、13兩句,都是講《召南·鵲巢》的。《鵲巢》第一章說:“之子于歸,百兩御之。”毛傳:“百兩,百乘也。諸侯之子嫁於諸侯,送御皆百乘。”鄭箋:“……御,迎也。……其往嫁也,家人送之,良人迎之,車皆百乘……”第二章說:“之子于歸,百兩將之。”毛傳:“將,送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大全(可直接打印).docx VIP
- gmp设备培训课件.ppt VIP
- 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pptx VIP
- (人教2024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6 大单元教学设计(新教材) .pdf VIP
- 2024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及答案(第1套).pdf VIP
- 实施指南《GB_T36306-2024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空气化学污染控制技术要求》实施指南.docx VIP
- Danfoss丹佛斯iC2-Micro Comparison - Chinese 产品手册.pdf
- 税务局安保服务项目投标方案.docx VIP
- TMS物流管理系统介绍.pptx
- 人工智能总结报告1000字(合集5篇).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