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备好课,为减负增效助航
【论文摘要】备课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授课前教师准备的如何,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开展有效备课呢?教师首先应在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础上钻研教材;其次,就是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基础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就是选择合适的教法。备好课,在升华自己的同时又能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实现减负增效出一臂之力,何乐而不为呢?
【关键词】有效备课 减负增效 助航
备课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也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组织者“组织”作用的主要体现之一。授课前教师准备的如何,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要使学生课堂学习中既能在减负的同时又能达到增效这一目的,与教师能否开展有效备课密切相关。教师有效开展备课,能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减负增效助航;反之,教师备课不充足,必将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
数学教师如何开展有效备课呢?我的理解是,教师首先应在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的基础上钻研教材,及时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学重难点在哪里以及学生学习后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这样,才会有细腻的教材挖掘,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其次,就是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基础做到心中有数。知道他们会了什么,需要什么,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才会合理创设师生互动的内容。最后,就是选择合适的教法。教师在对教材和学生有了深入了解之后,一定还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开展教学,以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从而让备课真正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减负增效提供帮助。《2011年版》也指出:“教师应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可见备教材和备学生的重要性。
现例举我校两位青年教师的汇报课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足之处各举一例,以说明备课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直接影响,以强调备好课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减负增效的重要前提之一。
案例一: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
43﹢□﹦79﹢43
(65﹢39)﹢61﹦65﹢(□﹢61)
填完后,引导学生回忆用字母如何表示。
二、学习新知
(一)学习乘法交换律
1、观察主题图,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主题图。
2、引导学生列式计解答。
5x3=15(人)3x5=15(人)
3、观察这两道算式,说说异同之处。
4、小结并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5、尝试练习。
(二)学习乘法结合律。教学方法同上(略)
三、想想做做。
【此环节我发现一些学生在计算5x37x2时,运用乘法结合律来做,先将5x37x2写成等于5x(37x2)再往后计算,教师未能及时发现、纠正。】
四、总结。
这位教师按照教材安排的例题及编排顺序按部就班的开展本课时教学。能通过相应的例题帮助学生认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及时安排了尝试练习。但在计算5x37x2时,为什么会出现一些学生先将5x37x2写成等于5x(37x2),运用乘法结合律来做呢?围绕这个问题,我在评课时抱着与授课教师商榷的态度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学习乘法结合律呢?显而易见,用乘法结合律目的是为了使一些乘法计算题计算起来简便,也就是说只有在使计算简便的前提下用运算定律才有价值。这位教师在备课中只关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特征教学的预设,而忽视了运算律运用价值的预设。这位教师可能认为将运算律公式教给学生了,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
《2011年版》明确指出,设计教学方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应经常考虑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在这篇案例中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习运算律,学习运算律的价值在哪里?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难看出,这位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的理解还只是停留于知识层面,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研究还存在不足。可以说这位教师对教材钻研的深度不够,以至于学生在计算5x37x2时选用了结合律。这样计算,使运算律毫无价值体现。倘若教师在备课时关注到了运算律运用价值,那么在教学时肯定会强调运用运算律的价值,必定会引导学生有效选择正确便捷的运算方法。
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将直接影响到对课堂教学预设的广度,势必对学生理解运用知识、形成良好技能产生不同的效果。一个教师如果对教材都不熟或钻研不深,教学中势必造成一些内容含糊不清甚至出现教学内容错误,学生学起来也会跟着老师在“云里雾里”,真的很辛苦。因此,为了学生健康快乐、高效的进行课堂学习,教师一定要认真深入教材,走入文本,深刻感悟教材的编写意图,层层揭开“颜如玉”的真实面纱!
案例二: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统计》
教学流程:
一、教师引言,指导观察主题图
1、师生对话,大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