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设备润滑基础知识-20161120剖析.pptx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设备润滑基础知识 2016年11月3日 1 主 要 内 容 一、润滑理论基础 二、润滑剂选用原则 三、设备润滑方式及标准 四、设备润滑故障分析 五、设备润滑常见误区 1、润滑理论基础: 干摩擦:既无润滑又无湿气的摩擦,金属间的摩擦系数达0.3~1.5,磨损严重,发热很多,寿命相对很短。 流体摩擦(流体润滑):两相对运动表面间被一层具有压力的流体完全隔开的摩擦。它的摩擦阻力很小,只与流体内部的分子运动阻力(即黏度)有关。摩擦系数约0.01~0.001或更小,摩擦损耗功率小,几乎没有磨损,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摩擦状态。 边界摩擦(边界润滑):在摩擦表面间存在一层即具有润滑性能,又能吸附在表面上的极薄的边界膜(一般在0.1um以下),使其处于干摩擦和流体摩擦的边界状态。摩擦阻力的大小不取决于润滑剂的黏度,而与表面的吸附性质和边界膜有关。摩擦系数一般为0.15~0.3,能比较有效的降低摩擦阻力和减轻磨损。 1.1磨擦按润滑状态分类: ? a、吸附膜:润滑剂中的极性分子靠分子力吸附在金属表面上,形成定向排列的分子栅,亦称为物理吸附膜。形成膜即可以是单分子层,也可以是多分子层。分子间的内聚力使吸附膜具有一定承载能力,能有效的防止两摩擦表面直接接触,构成吸附膜之间的摩擦。这种边界膜的润滑性能通常称润滑油的油性,在温度、速度和载荷不太高的情况下极易形成并起作用。 此外润滑剂中的活性分子靠离子键吸附在金属表面上,形成另一种熔点低、剪切强度小的化学吸附膜,可防止粘着和降低摩擦力。 在重载、高温时吸附膜很容易破裂,使金属摩擦面直接接触。 b、反应膜:在润滑剂中添加硫、氯、磷等与金属表面进行化学反应生成的膜,称为反应膜,它的熔点高、剪切强度和摩擦系数较低,主要用在重载、高滑动速度和高温作条件下。 ? 混合摩擦(混合润滑):既有边界摩擦又有流体摩擦(即半流体摩擦)的混合状态。摩擦系数一般为0.1~0.01,能较有效的降低摩擦阻力,减轻磨损。是一般机械设备在实际工况下最为常见的摩擦方式,尤其是在设备开停车的阶段时通常会发生此类摩擦。 1.1.1边界膜按结构形式 1.2.1润滑油的组成 调 配 厂 润滑油 炼厂 矿物基础油 85-90% (合成基础油) 化工厂 添加剂 10% 最基本的润滑作用是由基础油提供的,加入添加剂是为了改善润滑特征,取得最佳的润滑效果。 1.2 润滑油 黏度 是指润滑油抵抗剪切变型的能力,表示油液内部产生相对运动时内摩擦阻力的 大小。黏度越大、内摩擦阻力愈大、流动性愈差。黏度是润滑油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也是润滑油选用的主要依据。 常用润滑油的黏度主要有三种: a、动力黏度(绝对黏度)η常用单位是 1N.s/m2或1Pa.s(帕.秒) b、运动黏度υ 工业上常用动力黏度η与同温下该流体密度ρ的比值称运动黏度υ ,国际单位制中运动黏度υ的单位是m2/s,物理单位制中运动黏度υ的单位是斯(St)或厘斯(cSt) (1cm2/s称1St),1St =100 cSt=0.0001m2/s 一般现行标准中润滑油的牌号##号润滑油是指该油在40℃时运动黏度以厘斯为单位的平均值。 c、相对黏度(条件黏度)除运动黏度以外还经常用比较法测定液体的黏度。中国用恩氏黏度代表符号°Et : 美国常用塞氏通用秒,代表符号SUS 1、润滑理论基础: 1.2.2润滑油主要性能指标: 油性 是指润滑油中极性分子湿润或吸附于摩擦表面形成一层边界油膜的性能,是影响边界润滑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吸附能力愈强,油性愈好。 极压性能 普通润滑油的极压性能都不好,需要依靠添加抗磨极压剂(含硫、氯、磷的有机极性化合物)来改善这种性能。 闪点和燃点 润滑油在火焰下闪烁时的最低温度点为闪点。闪烁持续5秒以上的最低温度称燃点,这是衡量润滑油易燃性的尺度。在较高温度和易燃环境中的润滑,应选用闪点高于工作温度20~30℃的润滑油。 凝固点 是指润滑油在规定条件下不能自由流动时的最高温度,它是润滑油在低温下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低温润滑时应选用凝固点低的油。 其他 包括反映腐蚀性能的酸值:反映氧化变质的氧化稳定性:反映与水混合的抗乳化性:反映激烈搅动而不起泡的抗泡性等。其中有许多性能需用添加剂加以改善,如抗氧化防腐剂、抗乳化剂、抗泡剂 、降凝剂、增粘剂等。在实际生产中,在许多工况下添加剂使用可以使润滑油的性能大大改善,使用寿命也可成倍的提高。 表观 包括颜色、光泽、透明度、稠度、杂质、均匀性等方面。一般在洁净、无色的玻璃上涂一薄层1~2mm润滑脂,对光检查。 针入度 表征润滑脂稀稠程度的指标,标志润滑脂内阻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