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固体表面上的原子或分子与液体一样,表面层分子受力是不对称的,而且不同于液体表面分子即固体表面分子几乎是不可以移动的 固体表面是不均匀的,即使从宏观上看似乎很光滑,但从原子水平上看是凹凸不平的。 但固体可以从表面的外部空间吸引气体分子到表面,以减小表面分子受力不对称的程度,降低表面张力及表面吉布斯函数。 固体表面会自发地将气体富集到其表面,使气体在固体表面的浓度(或密度)不同于气相中的浓度(或密度)。 * 固体表面会自发地捕获气相或液相中的分子,使之在固体表面上浓集,从而降低表面吉布斯函数。 吸附现象 红棕 色气体溴被碳吸附 吸附剂A: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 吸附质B:被吸附的 物质 吸附原因 吸附热 一个在恒温恒压下自发的吸附过程 ?G 0, ?S 0 ?H = ?G + T ?S 0 放热过程. 吸附的分类 按吸附作用力性质的不同分类 1. 物理吸附 2. 化学吸附 范德华力:分子间力(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 化学键力:化学吸附时可发生电子的转移、原子的重排、 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等微观过程. Fe Fe Fe Fe Fe Fe Fe Fe Fe Fe Fe Fe Fe Fe Fe Fe Fe Fe H H H H H H H H H H § 10-3 固体表面 在相界面上某种物质的浓度不同于体相浓度的现象称为吸附 1.吸附的分类 吸附的分类 1. 物理吸附 范德华力 2. 化学吸附 化学键力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往往可以同时发生 §10-3 固体表面 Fe Fe Fe Fe Fe Fe Fe Fe Fe Fe Fe Fe Fe Fe Fe Fe Fe Fe H H H H H H H H H H Fe Fe Fe Fe Fe Fe Fe Fe Fe Fe Fe Fe Fe Fe Fe Fe Fe Fe H H H H H H H H H H 钯对CO的吸附等压线 T 吸附量 1 2 A B 氢在镍上的吸附势能曲线 r (距表面镍核的距离,nm) E 0 Ni DHH=434 kJ?mol-1 -?HP P C EC -?HC =125 kJ?mol-1 H H H H H DHH氢分子离解能 ?HC化学吸附热 ?HP物理吸附热 EC化学吸附活化能 X 过渡状态 0.16 0.32 吸附的势能曲线 曲线P为物理吸附,C为化学吸附, 两条曲线在X 点相交. 从能量上看, 先发生物理吸附而后转变为化学吸附的途径(需能量 EC) 要比氢分子先解离成原子再化学吸附的途径(需能量DHH)容易得多. 吸附的分类 § 10-3 固体表面 吸附的势能曲线 2. 等温吸附 当吸附达平衡时, 单位质量吸附剂所吸附的气体的物质的量或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称为平衡吸附量. 1)吸附量 气体的吸附量与温度和压力有关: Va = f ( T, pB ) 吸附等温线: Va= f ( pB ) 吸附等压线: Va = f ( T ) Va p Va T 2. 等温吸附 单位 mol/kg,m3/kg 吸附等温线 吸附等压线: 几种类型的吸附等温线 (a) (b) (c) (d) (e) V p N2在活性炭上的吸附(-195 ℃) N2在硅胶上的吸附(-195 ℃) Br2在硅胶上的吸附(79 ℃) 苯在氧化铁凝胶上的吸附(50 ℃) 水气在活性碳上的吸附(100 ℃) 类型的吸附等温线 常见的等温吸附线 定压时, 温度愈高吸附量愈低. 不同温度下氨气在炭粒上的吸附等温线 例 定温时, 压力愈高吸附量愈大. 低压段吸附量随压力直线上升; 中压段 压力影响逐渐减弱 高压段 压力几乎无影响, 吸附趋向饱和. 例 3. 吸附经验式 弗罗因德利希提出如下等温吸附经验式: Va = kpn 式中k和n为经验常数, k (单位压力时的吸附量)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n 一般介于 0 ~ 1 之间. 该经验式只适用于中压范围的吸附(I型吸附等温线). 取对数得 lgVa =nlg p +lgk 以lgVa对lg p 作图, 应得一条直线, 可由斜率和截距分别求得常数n和k. CO在椰子壳炭上的吸附 3. 吸附经验式 优缺点:1、形式简单,计算方便, 应用广泛 2、适用于固-液,气-固界面上的单分子吸附 3、仅适用于中压范围的吸附,k,n没有物理意义,不能解释吸附作用的机理。 由1916年兰格缪尔提出. 基本假设如下: 4. 单分子层吸附理论 A (s) + B(g) A-B(ad) 吸附 脱附 1) 单分子层吸附: 表面上各个晶格位置的吸附能力相同; 吸附或脱附的难易与邻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