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灾害与防治》最全面复习整理
第一部分 复习提纲
一、自然灾害概述
简述自然灾害的概念、属性、特点。
二、主要的自然灾害
(一)气象灾害
列表比较干旱、洪涝、热带气旋、寒潮、冻雨和沙尘暴的概念、危害、成因、防治措施和在中国及世界的分布(P9-15,P35-48)。
了解干热风、龙卷风、冰雹、低温冷冻、雪灾、雷雹。
(二)地质灾害
列表比较地震、滑坡、泥石流的含义、危害、成因、防治措施、在中国及世界的分布及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P15-20,P49-56)。
(三)海洋灾害
认识风暴潮、海啸、赤潮、咸潮的危害、成因、防御措施和分布(P20-22)。
(四)生物灾害
认识虫灾、鼠灾、森林火灾和生物入侵的危害、成因、防治措施和在我国的分布(P23-29)。
(五)说出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的主要的人类活动有哪些,诱发了哪一类自然灾害。
三、自然灾害与环境
(一)认识自然灾害分布的时空差异及形成原因(P64-67)。
(二)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理解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环境原因(P68-69)。
(三)学会判断某个区域的主要自然灾害并分析其原因(P69-74)。
四、防灾与减灾
(一)例举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P76-83)。
(二)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三)举例说明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
第二部分 专题整理
专题一 气象灾害
一、干旱 指的是长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
华北地区的春旱:
1、干旱缺水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差异大,春季雨带还在南方,降水少;但太阳直射点北移,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春播和越冬农作物返青生长用水量大。
②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水利工程失修使防洪抗旱能力下降。
2、危害:
①农作物、林木枯死,粮食减产;
②河流、湖泊干涸,影响航运、养殖等;
③工农业生产和人蓄饮水困难,地下水位下降, 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受阻,社会不稳定
④引发森林火灾等次生灾害。
3、治理措施:①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合理利用地下水、海水淡化、废水处理后再利用、人工降雨、收集雨水。
②节流: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的农业灌溉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培养耐旱作物,改良耕作制度,保护植被和湿地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减少浪费,减少水污染。
③管理措施:加强统一管理、调度,合理分配流域内的水资源 ;加大资金投入,修建水利设施;移民到有水资源丰富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提高水价,加强节水意识。
4、旱灾的分布 全球的干旱、半干旱区、季风气候区(降水、年际变化大);我国华北春旱、长江中下游伏旱、东南(夏秋旱)、西南(冬春连旱)
★我国干旱的成因大体上有三方面:
①季风不稳定,降水季节分配,地区分配不均
②地区水土资源不平衡(南方多水少田,北方少水多田),另外,拉尼娜、厄尔尼诺的促进
③人口增加,工农业需水量不断增加,污染浪费,加剧旱情。
◆西南冬春连旱原因:①降水季节差异大,11-4月受冬季风影响,西南季风未到,降水少 ②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 ③返春季节农业用水增加。
◆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干旱原因:①降水季节差异大,7、8月份受副高控制,降水少,夏秋季节台风活动少的年份,干旱加剧 ②气温高,蒸发旺盛 ③夏季农作物生长需水量大。
二、洪涝灾害(以长江为例)
由于暴雨、冰雪融水,水利工程失事等引起江河湖水量猛增,冲出天然水道造成的灾害。
1、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
①水系:流域面积广,水系支流多,汇水量大;缺乏足够的蓄洪、滞洪场所(如湖泊、水库);河道弯曲(荆江段),水流不畅。
②地形:中下游地势平缓、排洪能力不足。
③气候:降水多而集中,汛期长或多暴雨,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台风影响,副高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灾;副高弱,南涝北旱)等。
④植被:稀少,涵养水源能力弱。
(2)人为原因
①过度砍伐,陡坡开荒等滥砍滥垦滥樵滥牧行为使地表覆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使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能力下降。
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下降。
大量泥沙入湖,淤积抬高湖床,使湖泊蓄洪能力下降。
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湖泊萎缩、调蓄洪峰的功能削弱 →“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
2、治理措施
(1)利用气象卫星进行监测和预报
(2)工程措施 ---
上中游: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或滞洪、蓄洪区)等;
植树造林或打坝淤地、修梯田,以涵养水源。
中下游:修筑堤坝、疏通河道、截弯取直,退耕还湖,新挖入海通道,以增加防洪、排洪能力
(3)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和处理方式.ppt
- EOCR-3DE智能型电动机保护器选型操作说明书.pdf VIP
- 流感防治知识讲座.pptx
- 江苏南京六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pdf VIP
- 江苏南京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pdf VIP
- 居民慢性病管理服务现状调查问卷[复制].docx VIP
- 2025年四川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docx VIP
- 鼻空肠管置管的维护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素养提升说课稿(统编版).docx
- 高流量呼吸湿化氧疗操作考核.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