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關於掌中戲 布袋戲又稱掌中戲 起源於明朝 流行於清朝 流行於泉州、漳州、潮州 清末流傳至台灣 掌中戲的起源傳說 三百年前的明朝 福建泉州書生梁炳麟屢試不中 至九鯉湖仙公廟圓夢 夢見一老人於掌心寫「功名歸掌中」 結果落榜 梁生參觀傀儡戲,加以改良 台灣布袋戲發展 古冊戲( 1850~1920 ) 籠底戲(1850~1920) 內台劍俠戲(1920~1960) 皇民奉公劇(1937~1945) 反共抗俄劇(1951~1960) 金光戲(1950至今) 電視布袋戲(1962至今) 古冊戲 流行於1850至1920年 依據各朝歷史演義改編 教化民眾及傳承歷史知識 籠底戲 流行於1850至1920年 與戲籠俱存的壓箱底戲籠 唐山師傅所傳單齣戲 內台劍俠戲 流行於1920至1960年。 內容為身懷絕技的江湖奇俠、能人,協助正義人士打擊惡勢力,主角多為入世的佛、道人物。 這些奇俠能人都學有練劍成丸、吐劍光、飛劍殺人及奇幻仙術,故稱為劍俠戲。 戲碼為清末民初章回小說改編。 造型較傳統戲偶略大的改良戲偶。 皇民奉公劇 於1850至1920年 日本實行皇民化 實施:後場禁用漢族鑼鼓,改用西樂及配樂。口白要有辨士做旁白說明。前場戲偶要雜用中、日式戲服及戲偶。表演舞台改為活動佈景。 影響:以電唱機代替後場、音樂以漢樂、東洋樂、西洋樂及流行歌曲雜陣。 反共抗俄劇 於1951年1960 國民政府因政治型態下的產物。 戲偶多梳著西裝頭,帶著兵帽的現代人。多用於參加戲劇比賽,或是在主係上演前做20分的政令宣導。 金光戲 1950至今 據中人物多為仙道界人士,多稱為「先覺」。戲偶出現時,都會配上金光萬道,瑞氣千條的光。 故事無歷史背景,東南派代表正義,西北派代表邪惡,通常天馬行空,充滿虛幻怪誕與想像。 電視布袋戲 1962年是傳統布袋戲錄影撥出。1970年後以金光戲的方式製作。 戲偶比金光戲的戲偶大,約三尺。 以攝影、剪接、燈光、舞台佈景、配樂、音效、道具等進行。 最有名為真五洲黃俊雄演出的 雲州大儒俠。 布袋戲的製作過程 選材 定型 初胚 細胚 貼紙 補土 磨平 漆底 彩繪 植鬍 選 材 挑選適合雕刻的木材,材質早期以梧桐木為主,近來皆以樟木代之,兼具防蛀功能。 定 型 決定角色類型,勾勒出五官之輪廓定位。 初 胚 雕刻出約略的輪廓線條。 細 胚 進行五官及表情之細膩線條的雕刻(基本的瞼部已經呈現)。 貼 紙 利用細薄而具韌性的棉紙在白胚上進行黏貼,補足木偶的堅韌度。 補 土 在木胚上塗上薄薄的土黃泥層,再以細砂布磨成光滑圓潤,大約反覆處理三次左右。 磨 平 以粗細砂布反覆進行修飾磨製。 漆 底 早年以天然顏料進行調五色,今日則以豐富的化學顏料做為漆底繪製。 彩 繪 反覆上漆彩繪約在6~7次以上,並勾畫出精緻細膩的臉譜造型。 植 鬍 彩繪之後,依據男女角色之需要紮髯、結髮;材質則為蠶絲或麻絲染色製成。 戲偶角色 生 旦 淨 末 丑 雜 生 男生 臉譜,沒有特殊色彩,看起來是眉清目秀、文質彬彬的。 童仔生:小孩子 文生:讀書人 武生:有功夫的人 鬚文:黑鬍鬚的生 摻文 :黝黑及白鬍鬚的生 村公:鬍鬚全白的生 旦 女生,各種旦角依髮型、容貌、服裝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個性。 角鬃旦:天真無邪 圓眉旦:清麗華美 大頭旦:滑稽討喜 白髮旦:慈祥可敬 小旦:年輕的女性 老旦:年老的女性或媒婆 獨旦:專指寡婦 家婆旦:專指媒婆 殺手旦:是心狠手辣的壞女人 白毛旦:白髮的女人 淨 男生,畫臉譜的花臉就叫做「淨」 主要以紅、黑和青三種花色為主。 紅花通常赤膽忠心,黑花粗獷正派,青花則是綠林盜匪或異域番將,另黃色、桃紅色等不同色系臉譜有,相當能發揮彩繪藝術的創意 末 「末」是由老生分出來的,為年紀老邁的老人,已趨近人生的尾聲。 開口的叫白闊、閉口的叫村公,他們的頭髮和鬍鬚都已如白雪一般了。 丑 「丑」,顧名思義就是小丑,是戲中的甘草人物,以詼諧的動作及幽默對白寓教於樂,丑角不是憨蠢可笑、浪蕩狡猾,就是善用小聰明,充份反映現實的人性。 三花又稱文丑,最常扮演花花公子 大頭仔是憨厚的,最適合扮演僕人或跟班 雜 凡是不能歸為「生」、「旦」、「淨」、「末」、「丑」的人物便稱「雜」,諸如僧侶、仙翁、神怪、妖魔、雜役、嘍囉、怪頭、探馬等等。或孫悟空、豬八戒……等妖魔鬼怪即是。 戲臺型制 布袋戲萌芽初期有所謂的一人班,一個小小的戲臺掛在胸前,相當的簡陋。 到了清初,布袋戲台也仿如伶戲一般,由木頭雕刻成小型戲臺,呈方形,前後有四個柱子,結構簡單,俗稱 “四角棚” 。 到金光戲盛行時,以帆布彩繪的大型布景代替彩樓,成為演出的戲臺。 傳統彩樓 整體構造類似一座小土地廟 頂蓬是凌霄簷,刻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