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新世纪的曙光” * *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 但愿花开早,能将夙愿偿. 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的创办 ■“新世纪的曙光” ■课堂小结 新文化运动 第9课 一、《新青年》的创办 问题1. 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了那些思想观念,受到了哪些人的欢迎? 问题2.袁世凯在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之后又是怎样做的呢?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的欢迎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 为实现专制与独裁,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旧 新旧思想激烈冲突 新文化运动 一、《新青年》的创办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中华民国约法》 一、《新青年》的创办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915年袁世凯到天坛祭天 孔子像 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袁世凯还率领百官演出一场“祭孔”丑剧,掀起了一场尊孔复古的逆流。 一、《新青年》的创办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一、《新青年》的创办 2、新文化运动概况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称《新青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他还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一、《新青年》的创办 2、新文化运动概况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一、《新青年》的创办 2、新文化运动概况 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孔子与宪法》,指出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揭露袁世凯将孔教载入宪法,是“专制复活之先声”。 一、《新青年》的创办 2、新文化运动概况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做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为新文学形式作出初步设想。 一、《新青年》的创办 2、新文化运动概况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控诉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罪恶,用“吃人”二字全可概括,号召人们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化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 一、《新青年》的创办 2、新文化运动概况 2、新文化运动概况 一、《新青年》的创办 主 将 主要阵地 兴起标志 口 号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新青年》杂志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民主 科学 3、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 提倡民主 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一、《新青年》的创办 1.传播马克思主义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后期内容 二、“新世纪的曙光” 1.传播马克思主义 后期内容 对于新文化运动,有人说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有人说它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你怎样评价它呢?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 Night Thoughts In front of my bed the moonlight is very bright. I wonder if that can be frost on the floor? I lift up my head and look at the full moon, the dazzling moon. I drop my head, and think of the home of old days. 二、“新世纪的曙光” 2.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三、小 结 前期 后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提升练习.pdf VIP
- 《机房改造方案(老通信机房改造)》.doc VIP
- 抖音直播运营直播策划全案PPT.pptx VIP
- 高速公路监理工作管理办法 - 工程监理.docx
- 湖南省衡阳市数学小升初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2025学年).docx VIP
- 1 迷娘(之一)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VIP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说课稿(优选3篇).pdf
-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pdf
- 缠论108课配图课文缠中说禅 统一格式高清配图02a.pptx VIP
- 股票投资秘籍缠论108课.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