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武穴市水稻病虫害防治重点.ppt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稻病虫害调查方法 及防治技术要点 第一节 二化螟 寄主除水稻外,还有茭白、甘蔗、高粱、玉米、稗草 水稻被害形成枯鞘、枯心、枯孕穗、白穗和虫伤株(枯心团) (一)形态识别 雌蛾黄褐色,前翅外缘有7个小黑点,后翅白色 雄蛾翅色较深,中央有紫黑色斑点,腹部尖削 2龄以上幼虫体背有暗褐色纵线5条 二化螟卵块 枯心苗 (二)发生规律 成虫:三性(夜出性、趋光性、趋绿性) 产卵前期1-2天 产卵部位:在苗期和分蘖初期,卵块多在稻叶正面,以茎部二、三叶片最多,分蘖后期至抽穗期多在叶鞘上。 产卵数量:每头雌蛾产2-3块 第一代 40多粒/块 第二代 80多粒/块 第三代 60多粒/块 幼虫: 两性(杂食性、转株为害性),抗病能力较强,抗高温干旱能力弱每年发生3代(以低龄幼虫盛期划分) 第一代 5月上、中旬 第二代 7月上、中旬 第三代 8月下旬至9月初 枯鞘症状 (三)调查方法 查发育进度定防治时间(卵孵高峰期至低龄幼虫期) 查田间卵量定防治对象田(亩卵量120块) 二化螟蛹发育进度调查 二化螟卵块 (四)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1)消灭越冬虫源 拾毁稻桩,铲除茭白残株、田边杂草 (2)双季前作稻收割后及时翻耕灌水 (3)灌水灭蛹   1代化蛹初期,10-15cm深水,保持 3-4d 2、药剂防治 “狠治1代,决战2代” 防治适期及指标 防枯心苗:水稻分蘖期 2个枯鞘团/10㎡定为防治对象田,并立即施药 防白穗、虫伤株和枯孕穗:2块卵/10㎡定为防治对象田,卵孵高峰期用药 防治药剂: 20%氯虫苯甲酰胺(杜邦康宽)悬浮剂亩用10毫升。 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福戈)水分散粒剂亩用8克。 25%阿维.毒死蜱(独特)乳油亩用70毫升。 第二节 稻纵卷叶螟 (一)形态识别 黄褐色,前、后翅外缘有黑褐色宽边 前翅前缘有3条黑褐色横线,中横线短,不达后缘;后翅有黑褐色横线2条 停息时雄尾部上翘,雌平直 稻纵卷叶螟成虫 (二)发生规律 1年发生4代 一代6月上中旬 二代7月上中旬 三代8月上旬 四代8月下旬 成虫(4性) 趋光性:雌蛾强于雄蛾,且多为怀卵雌蛾 荫蔽性:白天,成虫都隐藏在生长茂密的稻田,如无惊扰,很少活动。 趋嫩绿性:(产卵) 趋密性:成虫吸食花蜜及蚜虫分泌的蜜作为补充营养,(附近蜜源多的稻田为害重) 幼虫:(幼虫分为5龄) 1龄幼虫:很少结苞,卵乳化后1小时,幼虫在上代旧虫苞或嫩叶鞘内取食。 2龄幼虫:开始在叶尖或叶片上、中部结小苞,(苞长约1寸长),在苞内取食上表皮,及叶肉,仅留下表皮,受害处呈现透明白条斑。 3龄幼虫:转苞危害习性,一条幼虫,一生可卷稻叶5-6片,多达9-10片。转叶一般在傍晚或早晨进行,阴雨天则全天可转叶结苞。苞长13㎝以上,且3龄幼虫食量较大。 4龄幼虫:虫苞长、食量增大,转苞更频繁。 5龄幼虫:暴食阶段,约占总量的80-90%。 (三)调查方法 查蛾高峰期(或卵发育进度),定防治适期。(查蛾方法:发现有迁入蛾时,应在上午8时9时进田数蛾量。方法是逆风行走边走拨动稻株,每块田查0.1亩,计算起飞成虫数。每隔3天查一次。) 查小虫苞数,定防治对象田。每块田查100蔸,百蔸达30-40个小虫苞定为防治对象田。 (四)防治措施 主攻早稻第二代,晚稻第四代,中稻和一季晚以第三代为主。 防治指标: 分蘖期:幼虫40-60头/百蔸 或查叶小苞40个/百蔸 或卷叶率7-9% 孕穗期:幼虫30-40头/百蔸 或查叶小苞 30-50个/百蔸 或卷叶率5-7% 乳熟期:幼虫35-45头/百蔸 或卷叶率 3-5% 防治适期: 为2-3龄幼虫高峰期 施药时间: 早晨(10点以前)或(下午4点以后)阴天可全天施药。 防治药剂: 氯虫苯甲酰胺(康宽、福戈)。 阿维菌素(蓝锐、益定、4A、兑兑清)。 茚虫威(凯恩、安打)。 毒死蜱(新农宝、乐斯本) 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稻腾) 第四节 稻飞虱 单食性害虫(水稻,普通野生稻) 以成虫、若虫直接刺吸为害 产卵为害 传播或诱发水稻病害 (一)形态识别 褐飞虱密集为害 (二)发生规律 发生特点(生活习性) 单食性、迁飞性、暴发性(繁殖率强400-700粒卵)、隐蔽性(中下部危害)、趋绿性、趋光性 发生代次及时间:每年发生5代 第一代 5/20-6/20 (2) 第二代 6/20-7/20 (3) 第三代 7/20-8/20 (4)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