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问题研究现况与发展趋势-研发组.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肥胖問題研究現況與發展趨勢 劉建恆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副教授 摘要 本文彙整近期有關肥胖控制研究資訊,期能藉此瞭解國際間肥胖研究現況與發展趨勢。文中首先探討目前仍存在的爭議性問題,即是否所有肥胖者都需要減肥?或是誰比較需要減肥?之後,將以較多篇幅介紹肥胖控制研究的新趨勢和新希望,包括:肥胖基因(ob gene)、分子標的(targets)、以及其他和調節食慾與能量恒定有關的訊息傳遞物質(signals)等。這些深入的生化科技研究直逼肥胖問題核心,讓我們能夠窺探肥胖背後從未為人知的複雜層面;也讓我們明瞭,為何人類在肥胖症的治療上處境會如此艱困。然而,儘管在這起步的階段仍有許多謎團待解,但生物科技的潛力不容忽視,因此,預估在近期內將會有許多突破性的發現與報導,且讓我們拭目以待。這些研究同時也提醒我們,儘管醫療科技已經突飛猛進,但減肥至今仍無特效藥;因此,肥胖的預防仍舊重於治療,及早培養規律運動習慣,配合適度飲食控制,加上長期有恆的行為修正,應是目前治療肥胖問題的不二法門。總之,肥胖問題的複雜性已遠超乎我們的想像之外,除了環境因素外,尚有遺傳及生理代謝等層面必須考慮,而科技研究的種種努力,皆有助於我們對肥胖的成因和預防有更清楚的瞭解,也期盼研究人員能夠儘快解決此一惱人的肥胖問題。 關鍵詞:肥胖、肥胖基因、分子標的、訊息傳遞物。 壹.前言 長久以來,體重就像天氣一樣,成為人們聊天的話題,人人都在談論,但是卻少有人能夠怎麼樣去改變它;不過近年來,學者已經對於肥胖的生理機轉,尤其在能量的攝取和消耗之間如何取得平衡的問題上有所進展,也逐漸了解到導致能量失衡的問題所在,本文將彙整有關肥胖研究的最新資訊,提供我們對肥胖預防和治療的參考,限於篇幅,本文並未對目前流行病學在肥胖問題方面的調查研究成果做探討,僅針對有關肥胖生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讀者分享。 貳、誰比較需要減肥---蘋果是否比梨子差? 因為脂肪過多所造成的超重和肥胖問題對健康的威脅已廣為人知,可是鮮少有人注意到這些脂肪堆積的部位,可能更具影響力。蘋果型肥胖的問題是,大量堆積在腹部的脂肪細胞會快速的分解所貯存的脂質(lipids),成為脂肪酸(fatty acid)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因此導致血中血糖和三甘油脂(triglyceride)升高的危險性。此種危險性自1947年由法國學者Jean Vague提出之後,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直到1982年美國內分泌學者Ahmed Kissebah的研究群發現: (1)人體分解葡萄糖的效率,腹部肫積脂肪的女性,遠比瘦的或是下半身肥胖(梨型肥胖)的女性差,此一現象即是第二型糖尿病(Type Ⅱ diabetes)的先兆。 (2)位在人體腹部的脂肪細胞都比較大,且在結構上比臀部的脂肪細胞更適合分解脂質成為脂肪酸,如此,大量的脂肪酸分泌極可能干擾到葡萄糖的代謝。 Ahmed Kissebah研究群的重要發現指出,人體內脂肪囤積的危險性大小和其所存在部位有高度之相關,至此之後,開始有多位研究者進一步探討此一現象並驗証其結果,茲整理相關研究發現,描繪整個機制的發展過程如下: (1)當大量的脂肪酸經由血液流經肌肉細胞時,肌肉細胞對葡萄糖的吸收即發生困難,導致血糖上升和第二型糖尿病的危機。 (2)源自腹部脂肪細胞的脂肪酸會直接就近的經由門脈(portal vein)進入肝臟,抑制胰島素的正常分解,導致血中胰島素濃度上升,使得肌肉、脂肪及肝臟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也加劇血糖濃度上升的程度,也增加第二型糖尿病的危險性。 (3)脂肪酸的超載,似乎也會誘使肝臟釋出更多的三甘油脂(triglyceride)進入血液,因而導致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和心臟病的危險。 (4)更有甚者,大量的游離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也可能會提高血壓,或經由增加刺激動脈收縮物質的敏感性,例如:腎上腺素,因而導致動脈緊縮,直接造成高血壓現象。(Despres, 1998) 然而,蘋果型脂肪堆積所造成心血管疾病的真正原因,也可能並非完全是脂肪酸本身,而是壓力性賀爾蒙(stress hormones),例如:可體松(cortisone);蘋果型肥胖者體內可體松濃度長期的一直居高不下,不像一般人有升降的週期,如此,可體松會密集的刺激腹部脂肪細胞的受體,加速脂肪的吸收。此外,可體松也會單獨地造成胰島素阻抗以及刺激脂質的生成。因此,腹部脂肪堆積和心血管疾病的因果關係,除了脂肪本身,賀爾蒙失調的問題也不可忽視。無論如何,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可能和脂肪本身、賀爾蒙以及基因等三者都有關有係,但流行病學的研究,已明確的發現腹部脂肪的堆積其危險性的確大於大腿或臀部脂肪的堆積,也就是說蘋果型的肥胖要比西洋梨型的肥胖更可怕(Wickelgre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