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突破系列:环境问题.docVIP

201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突破系列:环境问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突破系列:环境问题.doc

201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突破系列: 环境问题 表现形式 原因 典型事例 资源短缺 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短缺 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 华北平原用水紧张,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 自然植被遭破坏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古巴比伦王国的消失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 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等数量日益减少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 泰晤士河的悲剧 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任意堆放 街道垃圾的任意堆放 噪声污染 交通、工厂等 建筑工地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渤海湾大赤潮、日本水俣湾事件、海上石油泄漏 二、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目前,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成为人类 分布特点 含义 表现 地区 主要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地域性 各地区由于经济结构、产业政策、环境政策的不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有所不同 城市 环境污染 交通、工业活动、人类聚居地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集中 乡村 生态破坏 资源利用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地域性 发展中国家 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 ①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②没有足够的能力保护环境和处理环境问题;③发达国家污染工业的转移 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轻,以环境污染为主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利用强大的经济实力进行防治,使环境质量好转 全球性 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 环境污染:酸雨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城市垃圾污染等; 生态破坏: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锐减 三、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成因、分布、危害和对策总结 环境问题 成因 分布 危害 对策 荒漠化 自然:气候变干 人为:滥伐、滥垦、滥牧 我国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 生物 生物措施: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造林 工  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 管理 管理措施:退耕换林、还牧 沙化 季风区的边沿地带 沙尘暴 自然:干旱大风 气流上升 人为:植被破坏 西北、华北(春季) 降低大气能见度、危害健康、交通、湖泊、水库、农业生产、村庄、城市 水土流失 自然:暴雨、土质疏松 人为:滥垦、滥牧 黄土高原,南方地区的丘陵、山地 使山区成为荒漠,高原表面沟壑纵横,淤积湖泊、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保护好现有森林和植被,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种草,严禁开垦陡坡地 公害病 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污染,如日本的“水俣病”(汞) 城市、工矿区及其周围地区 危害人体健康,出现中毒症状 修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后排放 水体富营养化 含N、P废液大量排入池塘、湖泊、河流 城镇郊区,江河湖海 水中缺氧,使水生生物生长受到影响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使用低残留的化肥和农药,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入江河湖海 赤潮 自然:温度高,蒸发大,降水少,水体交换少人为:含NP的工农业废水、 工业、城市集中的沿海 使水中溶解氧浓度降低,导致生态失衡,危害水生物生长繁殖和渔业生产、水产养殖 CO2增多 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森林大量减少 全球 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使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保护好现有植被,并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 酸雨 Ph5.6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的SO2、NO等 世界、西欧、北美、日本 我国,主要在南方 河湖水酸化,危害生物; 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农作物、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 对矿物燃料进行脱硫处理,加强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光化学烟雾 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 不利于气体扩散的谷地、盆地和大城市 降低能见度,损害植物体,危害人体 严格控制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 臭氧减少 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杀虫剂等,使空气中氟氯烃增多 南极臭氧层空洞,北极臭氧层变薄 青藏高原上臭氧层变薄速度加快 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损害人的免疫力,易患皮肤癌;危及海洋生物,导致全球变暖 禁止或减少氟氯烃的排放 城市环境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 工业大量集中 缺乏科学规划 一些大城市及部分中小城市 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化面积少,不利于改善环境,社会秩序差 控制城市规模(人口和用地),合理规划,加强管理(郊区城市化,建设新城和卫星城,分散大城市的职能) 【突破归纳】 一、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 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