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他山之石:如何创造制造业沃土?.doc
他山之石:如何创造制造业沃土?
美国制造业经历了崛起、去制造业化,高端制造业回归的三个阶段,不断的颠覆创新,打造高端制造业;从经久不衰的日本相机,到风行一时的日本马桶盖。日本制造吸引了大量本土和国外消费者;从“厚颜无耻”到“光荣之源”,“德国制造”在百年的起起伏伏中走到现在。这些经历和经验也正是现在刚走向世界、面临转型的“中国制造”所应学习的。
从里根到川普:
美国制造业启示录
美国为何强大?美国强大是因为美国的品牌强大,是因为美国的制造业强大。
美国制造业经历了崛起、去制造业化,高端制造业回归的三个阶段。在里根时代,美国实施去制造业化的战略,这既是为了保护美国的环境,也是因为美国的人工成本已经高到难以为继。由此,美国逐渐失去了制造能力优势:不再生产一台电脑、一件衬衫、一盒香烟,制造业全部转到第三世界,全球成为美国的大工厂。
正是在看到连自己国家的国旗都要由中国制造时,美国开始无法忽视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奥巴马上台后开始推动重振美国制造业。2012年美国公布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将制造业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仅在过去的五年里,美国制造业部门就增加了85.5万个新岗位。
尽管曾经的某些迹象让人们以为美国制造业已经衰败,但事实并非如此,美国只是把生产环节转到了第三世界,而在研发、设计领域把控着制造的每一个环节。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大大增强了美国制造业的实力,从1987年到2010年,美国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14.8%。供应链的把控更是让美国长期处于利润高的一端,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让美国更懂得合理利用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
美国制造业也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转型,不断向高附加值产业发展。美国硅谷是世界著名的互联网圣地,加上第三产业在世界占主导地位,使得美国长期霸占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位置。
苹果手机的生产成本不到售价的五分之一,但依然能够火爆全球。一台iPhone出厂价179美元,进行组装的中国工厂只能得到6.5美元,而按500美元的美国售价计算,有高达321美元由苹果公司和它的渠道商所得。数据显示,iPhone6售价中有73%的价格转化为苹果的盈利,而iPhone6Plus的转化率更是高达76%。
同样,体育运动品牌耐克自己也不生产产品,但是高质量服装的产出,少不了耐克优秀的设计,耐克牢牢把控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而具体生产则交给世界各地的工厂。
高附加值的产品生产,让美国拥有了最高的利润,却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资源损耗、人工协调等问题,从而促成美国制造业的再次强大。
美国制造业有一个定律,只有当工人的人均工资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生产飞机,因为不少制造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工人的“故意疏忽”和不负责任引起的。所以,越是对于那些安全系数要求较高的行业,员工的幸福感要求也越高。高工资是员工幸福感的一部分,美国崇尚自由主义,看重个人幸福指数。工厂的环境、薪资福利待遇、个人价值实现等问题都是美国人关切的话题。
此外,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国,但是电动汽车的颠覆、页岩气的开发等等,标志着美国在通过不断的颠覆创新,打造高端制造业,从而创造更高的利润。
德国“工业4.0”PK日本“工匠精神”
“厚颜无耻”――这是125年前英国人给德国制造的产品扣上的帽子。德国《明镜》周刊25日称,1871年德国实现统一后,当时世界市场几乎被列强瓜分完毕,追求强国梦在夹缝中求生的德国人不得不“不择手段”,仿造英法美等国的产品,并廉价销售冲击市场。偷窃设计、复制产品、伪造制造厂商……德国产品因此被扣上那顶不光彩的帽子。1887年8月23日,英国议会通过了侮辱性的商标法条款,规定所有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Made in Germany”,以此将劣质的德国货与优质的英国产品区分开来。
8月23日于是成了“德国制造”的诞生日。“德国之声”称,从125年前的那个日子后,德国人争气地让自己销售到世界各国的产品比当地货的口碑还要好。《南德意志报》称,“德国制造”125年的历史就像一个童话。它也是德国在二战后崛起的密码,欧债危机中仍“一枝独秀”的答案。
19世纪90年代初,德国科学家跑到美国一看,发现美国工业品的科技含金量最高,这才明确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并开始大力促进应用科学的发展。由于德国有基础科学上的雄厚根基,很快就建立起科学理论与工业实践之间的联系,从而在半个世纪时间里将世界一流的科学家队伍、工程师队伍和技术工人的 队伍结合在一起,领导了“内燃机和电气化革命”,使德国工业经济获得了跳跃式的发展。
此后,德国的机械、化工、电器、光学,直到厨房用具、体育用品都成为世界上质量最过硬的产品,“德国制造”成为了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德国最有名的公司,几乎都是从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