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节工业革命与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ppt

第1章节工业革命与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章 工业革命与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国际分工 工业革命与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 一、国际分工概述 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指世界上国家(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各国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形成的劳动联系,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从一国国内向国际延伸的结果,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is the division of labor among nations or regions, and it is the result of division of labor from domestic to abroad, the tendency of production from socialization to internationalization. 二、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条件 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发生的世界第一次产业革命,建立了机器大工业,资本主义统治的确立,商业经济高度发展,社会分工较完善,推动国际分工的迅速发展。 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奠定国际分工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条件。 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生产关系条件 不同国家的地理 、气候、资源、国土等条件不同,为国际分工提供了自然基础——自然条件 垂直型国际分工:垂直型国际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分工就属于这种类型。前者主要生产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后者主要为前者生产技术水平和附加值较低的初级产品。这种分工反映了双方的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上的悬殊差距,因而在分工形式上呈垂直型或纵向型。 水平型国际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发达国家之间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一般属于该类型。这些国家的产业结构相似,产品的技术水平接近,所以它们之间通过世界市场建立的劳动关系一般呈水平型或横向型。 混合型国际分工:是指垂直型和水平型相结合的分工形式。许多发达国家的国际分工都属于这种类型。就一个发达国家而言,它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既有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分工,也有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垂直分工,我们把这样的国际分工形式称之为混合型国际分工。 2、按国际分工形成基础划分: 1)自然禀赋差异形成的农、矿产品之间的分工 2)发展差异形成的不同要素密集制成品之间的分工 3)协议形成的产业内分工 3、按照分工是否在产业之间或产业内部,则分工包括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 (1)产业间分工 :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生产的分工专业化。 (2)产业内分工 :在同一产业内产品的“差别化”和产品生产工序的分工。 第二节 工业革命与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一、地理大发现与国际分工的萌芽 1、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分工 手工业、商业与农业的进一步分化 封建社会末期各国之间的贸易联系 2、地理大发现与国际分工的萌芽 二、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 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 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是指科学知识或理论加速转化为技术变革,进而引起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出发点,科学革命引起了技术的进步。 科技革命则包括科学革命,也包括技术革命,它是上述两者的高度概括 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理论基础,人类在对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的飞跃被称为科学革命; 技术革命是在人类改造自然过程中关于制造和操作的系统知识的社会性和根本性的变革; 产业革命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是指国民经济的实际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革,致使经济、社会等方面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1、科学革命 科学革命,由科学的新发现和崭新的科学基本概念与理论的确立而导致的科学知识体系的根本变革。 它是人类认识领域的革命,是科学理论体系的根本改造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从而把科学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并提出种种新的认识客观世界的原则。 第一次科学革命   发生于16~17世纪,以哥白尼的“日心说”为代表,初步形成了与中世纪神学与经验哲学完全不同的新兴科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的诞生。后经开普勒、伽利略,特别是牛顿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的推动,建立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 第二次科学革命   发生于19世纪,以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的重大理论突破为内容。有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等成就,这三项重大成就被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形成了整个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实验科学体系。 第三次科学革命   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X射线、电子、天然放射性、DNA双螺旋结构等的发现,使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由宏观领域进人微观领域。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使物理学理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