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期末复习
第四单元
模式一:
观察:1、是什么(特点)
思考:2、为什么(或联想感悟)(方向:人生、生命、生活)
3、怎么做(方向:人生、生命、生活)
手法:托物言志、融情于景
紫藤萝瀑布
1、思路:赏花→忆花→悟花
2、赏花部分
▲特点:生机勃勃、生命美好 ▲顺序:花瀑→花穗→花朵 ▲角度:形、色、味、情态
▲手法:比喻、拟人
▲赏析题:手法+内容+情感+作用
比喻,把…比作…,内容,情感,生动形象 拟人,写出……情态,情感,生动形象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手法)比喻,把一树花比作瀑布,(内容)写出花气势非凡,灿烂辉煌,(情感)喜爱赞美,(作用)生动形象
(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手法)比喻,把花比作水花,(内容)写出花不同部位的深浅,玲珑剔透,有动感,(情感)喜爱赞美,(作用)生动形象
△(手法)拟人,(内容)写出花美丽可爱的情态,有情趣,(情感)喜爱赞美,(作用)生动形象
(3)、“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手法)比喻,把花比作帆和舱,(内容)写出花蓄势待发,旺盛的生命力,(情感)喜爱赞美,(作用)生动形象。
△(手法)比喻,把花比作笑容,(内容)写出花的美好可爱,(情感)喜爱赞美,(作用)生动形象
(4)、“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情景交融。 △(手法)比喻,把枝干比作盘虬卧龙,(内容)写出藤萝壮丽,(情感)喜爱赞美,(作用)生动形象
3、忆花→悟花部分
对 花:稀零→如瀑(生机勃勃、生命美好)
比 人:绝症、迫害→热爱生命、坚强生活
▲理解题:手法+内容(关键词)+情感+作用
(1)、“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主旨句)
不幸:花曾稀零,人曾受挫,
生命长河无止境:花今如瀑,个体生命有限,但生命代代相传,永恒延续,因此人要热爱生命、坚强生活
(2)、“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花瀑由花组成,人如花,社会由个人组成,每个人热爱生命、坚强生活,社会会强盛
4、开头作用:侧面描写、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结尾作用:首尾呼应
5、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蝉
1、思路
知知不休——烦 抑 手法:欲扬先抑
弱小、响——惊 ①情节起伏
生命意义——叹 扬 ②对比衬托主旨
生命结束——恕 ③读者恍然大悟,印象深刻
2、主旨:
蝉生命意义:好好活 托物言志
人生命意义:积极面对,好好生活
3、理解题
(1)“哪管是九十年,九十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托物言志,蝉好好活,人也应好好活
(2)“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秋风颜色:通感,触觉视觉相通,蝉生命将尽。斜阳:黄昏,蝉生命将尽。宽恕:生命短暂,积极面对,作者生敬意。
贝壳
1、思路
贝壳生命:短暂、细小、脆弱、卑微 人的生命:时间、空间更长更多
贝壳特点:坚硬、精致 人的行为:更精致、更仔细、更一丝不苟,留下令人珍惜、惊叹的东西。(主旨)
2、手法:托物言志
3、理解题
“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简单的心啊!”
固执:执着,自谦的说法。简单:心无杂念,专注事业。不想以较大成就博得人们赞美崇拜,只想执着专注事业,把事情做得更好。
比较阅读
相同:1、都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感悟。2、对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物”的描写都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自然
不同:1、主旨《蝉》好好活,《贝壳》做事更精致,更仔细,更一丝不苟。
2、《蝉》欲扬先抑。《贝壳》直入主题。3、《蝉》隐喻生命意义。《贝壳》明确提出人做事要认真。
模式二:
观察:1、是什么(起因、经过、结果)
思考:2、为什么(或联想感悟)(方向:人生、生命、生活)
3、怎么做(方向:人生、生命、生活)
手法:以小见大
走一步,再走一步
1、思路:遇险→脱险→感悟哲理(先叙后议)
2、起因部分:
伏笔:①八年来一直有病,母亲训诫,②不高的峭壁在我看来是险峰
3、经过部分:
▲景物描写赏析“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景物描写,交代时间,渲染孤寂氛围。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