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渡,觅渡,渡何处?》导学案含答案讲述.doc

《觅渡,觅渡,渡何处?》导学案含答案讲述.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觅渡,觅渡,渡何处? 【文本导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英雄人物数不胜数。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在这样一幕:1935年6月18日,福建长汀罗汉岭下站满了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军队,他们的枪口都对准着一个文弱书生模样的人,但这位书生手挟香烟,顾盼自若,他选了一块草坪盘膝而坐,对那帮刽子手微笑着点头说:“此地甚好,就在这里,你开枪吧!” 刽手们杀害的就是中国现代革命思想家——瞿秋白。今天,随梁衡《觅渡,觅渡,渡何处》来认识人物瞿秋白。 【作者卡片】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基础荟萃】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觅渡(  )    ②瞿秋白(  ) ③祠堂(  ) ④熠熠闪光(    ) ⑤装帧(  ) ⑥功彪史册(  ) ⑦飨(  ) ⑧自刎(  ) ⑨逮    ⑩横解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3.近义词辨析 ①徘徊·彷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悉心·细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度过·渡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突破】 1.文章为什么以《觅渡,觅渡,渡何处》为题? 点拨 ①祠堂前,原有一条小河,叫觅渡河。②很好地概述了瞿秋白探索的一生。③同时,是对瞿秋白精神世界的一次探索。正如“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瞿秋白用在《多余的话》的篇首。 无怪乎秋白的女儿独伊读过《觅渡》之后,在致梁衡的信中说:“父亲一生磨难多,争议多,先生的一支笔概括了父亲的一生,提炼了他生命的精华。让没有读过党史的人,也能清晰地感到父亲的思想脉络,和他对党对国家的赤子之心。”“静夜沉思,咀嚼先生美文,我常心存感激,感谢先生将个人的思考变成了亿万人对父亲的追思”。可见,标题恰如其分地概括了瞿秋白的一生。 2.作者梁衡先后三次去过纪念馆,他对瞿秋白的初步印象如何?请找出相关语句。 点拨 他是一个谜,太博太深邃,像名画 “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他太博太深邃,让你看不清摸不透,无从写起但又放不下笔。”“他短短的一生就像一幅永远读不完的名画。” 3.文中写了向忠发、顾顺章等,也谈到了文天祥、鲁迅、朱自清等,作用分别是什么? 点拨 美丑对比中体现了瞿秋白在死的考验面前的崇高,烘托中可见伟大人格的可贵。 4.为什么人们没有把瞿秋白忘掉? 点拨 他富有才华;更重要的是他选择了以天下为己任。 本来,生命只有一次,对于谁都是宝贵的。但是,假使他的生命溶化在大众的里面,假使他天天在为这世界干些什么,那么,他总是在生长。虽然衰老病死仍旧是逃避不了,然而他的事业——大众的事业是不死的,他会领略到“永久的青年”。他的死维护的是做人的尊严。正如瞿秋白在长汀狱中所作的《卜算子·咏梅》所言: 寂寞此人间,且喜此生无主。 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 花落知春残,一任风和雨。 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 他的一生完全可以画一个圆满的句号,可他还写下了《多余的话》。 5.如果时光倒流到1919年,瞿秋白20岁,马上要从俄文专修馆毕业了,在他面前有着怎样的人生选择?不同道路的前景如何?根据原文句子回答。 点拨 他可以选择做一个纯粹的文人,可以成为一个教授、学者、作家、翻译家、画家、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