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yperworks的客车不同单元类型模拟结果差异03.doc

基于hyperworks的客车不同单元类型模拟结果差异03.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hyperworks的客车不同单元类型模拟结果差异03

客车不同单元类型模拟结果差异(beam,shell) 本作业利用仿真软件hyperworks解题。包括三部分。 1题目的抽取 2解题步骤 3解题结果与结论 1题目的抽取 客车顶盖骨架包括两根长纵梁和若干根较短的横梁。如下图: 当客车两前轮同时通过一路面突起时,由于客车的刚度比较大,可认为第二根横梁位置基本不变,而位于车轮上方的第一根横梁则向上有较大位移,第一、二根横梁间的纵梁受到弯矩作用。所以简化为第一、二根横梁和部分纵梁的模型。如下图: 又由于对称性,最终简化为悬臂梁(即纵梁的一小段)的最简单模型。(此假设有较大误差) 尺寸:选择梁长度1300mm。悬臂梁自由端加载向上的500N的力。矩形管截面尺寸如下:即50*30*5mm。 材料选为Q235钢,弹性模量为2.1*10e9,泊松比0.3。 查材料力学公式,得到位移和应力公式为: 悬臂梁挠曲线方程: (1) 悬臂梁最大挠度: (2) 矩形截面惯性矩: (3) 悬臂梁最大弯曲应力: (4) 2解题步骤 2.1 手动精确计算。 对于悬臂梁 用公式: M(x)=F(l-x) 做出梁的弯矩图: 利用公式得: 截面惯性矩: 最大位移(即挠度): 在x=1300mm处。 最大应力: 在x=0mm处。 2.2梁单元: 利用hypermesh对模型划分梁单元进行计算,求得节点的最大位移及应力。 对于梁单元,主要包括建立材料、建立截面、建立属性、建立梁、边界条件及载荷、工况、进行仿真计算几个步骤。 2.2.1建立材料 材料为钢材,设置:弹性模量为2.1*10e9,泊松比0.3。 2.2.1建立截面 2.2.3建立属性 2.2.4建立梁 步骤为: 一、Gemo——nodes——输入坐标(0,0,0)(1300,0,0),建立两个节点。 二、1D——bars——点击两个节点,同时赋属性,选择梁的另一坐标系y-axis.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设置错误将直接导致后边计算错误。因为两节点决定梁的局部坐标系的X轴,选择的的全局坐标系y轴是局部坐标系的Y轴。 2.2.5 边界条件及载荷 边界条件也是一个力,命名SPC通过固定梁的节点来固定梁的一端。 载荷FORCE加载在梁的另一端的节点。 2.2.6 工况 2.2.6 进行仿真计算 步骤为 Analysis——Radioss——选择文件保存的位置。点击Radioss即可。点击Hyperview即可观看仿真结果。 2.3壳单元: 2.3.1先用catia建一根矩形管,保存为stp格式,再导入hypermesh。 2.3.2 划分网格。 此时分别边长为10mm和边长为20mm的网格进行划分,分开保存,以便最后进行比较。网格效果图如下: 此后的步骤类似于梁单元的操作。可得出结果。 3解题结果及结论 3.1梁单元的仿真效果图: 可以看出: 最大形变: ,在x=1300mm处。 最小形变为:0 ,在x=0mm处。 考虑到手算真值为:最大形变20.31mm和最大应力113.5MPa 分析与结论: 20.33mm与手算真值20.31mm结果非常接近。软件无法显示应力仿真值,但可以推测数值也是非常接近。所以此题用梁单元划分效果非常好。 3.2壳单元的仿真效果图 3.2.1 单元大小为20*20mm。 可以看出: 最大形变为: ,在x=1300mm处。 最小形变为:0 ,在x=0mm处。 最大应力为80.87MPa。 在x=0mm处。 最小应力为22.78MPa。 在x=1300mm处。 分析与结论: 12.84mm与手算真值20.31mm结果相差较大。应力仿真值80.87MPa与手算真值113.5MPa同样差别较大。推测原因是这是单根薄壁梁的仿真计算,当然也可能壳属性的选择也有不当,总的来说这种情景用壳单元划分效果不如梁单元好。 3.2.1 单元大小为10*10mm。 可以看出: 最大形变为: ,在x=1300mm处。 最小形变为:0 ,在x=0mm处。 最大应力为84.21MPa。 在x=0mm处。 最小应力为21.16MPa。 在x=1300mm处。 分析与结论: 两种不同大小网格划分壳单元,所得的最大形变大小均为12.84mm。但用小网格划分得到的应力为84.21MPa,比80.87MPa更接近手算真值113.5MP。 所以说,用较小的网格划分可以提高仿真的准确度。但是同时会增大计算量。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