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瑞宝轮胎培训教程
山 东 德 瑞 宝 轮 胎 有 限 公 司
目 录
第一章 概论…………………………………………………………01
第一节 轮胎工业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02
第二节 子午线轮胎的发展概况………………………………04
第二章 轮胎介绍……………………………………………………09
第一节 轮胎分类和组成………………………………………09
第二节 几种不同结构特点的轮胎品种………………………12
第三节 轮胎的胎面花纹………………………………………15
第三章 子午线轮胎概述……………………………………………17
第一节 子午线轮胎的结构和种类……………………………17
第二节 子午线轮胎的优越性…………………………………21
第四章 子午线轮胎的原材料………………………………………24
第一节 生胶与再生胶…………………………………………24
第二节 配合剂…………………………………………………29
第三节 骨架材料………………………………………………33
第五章 子午线轮胎的生产流程……………………………………38
第一节 生产工艺条件…………………………………………39
第二节 胶料生产的主要工艺过程……………………………39
第三节 钢丝帘布压延…………………………………………40
第四节 00带束层生产…………………………………………43
第五节 复合压出………………………………………………43
第六节 内衬层型胶压出………………………………………46
第七节 纵裁……………………………………………………47
第八节 胎圈制造………………………………………………48
第九节 帘布裁断………………………………………………50
第十节 成型……………………………………………………52
第十一节 硫化 …………………………………………………56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轮胎工业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轮胎工业与汽车工业密切相关,汽车工业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交通运输机具的重要任务,轮胎又是汽车、拖拉机和各种工程车辆的主要配件,它固定在汽车轮辋上形成整体,起支承车辆重量、传递车辆牵引力、转向力和制动力的作用,并使车辆行驶,吸收因路面不平产生的震动,并保护车辆及货物的安全和乘坐舒适。轮胎工业总是随着交通运输业、农业机械化、矿业、林业及国防端尖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在橡胶工业中,轮胎的产量、耗胶量比其它橡胶制品所占的比重大,约占总耗胶量的60%-65%。轮胎工业已形成一个原材料生产、产品制造、成品测试、科学研究、工厂设计、设备加工等庞大的独立体系。
轮胎工业发展简史
轮胎工业的发展应追溯到16世纪初,在巴西发现天然橡胶后,古人用胶乳制成原始的胶球、胶鞋及各种橡胶制品。1833年有人利用高弹性的橡胶尝试减弱马车行驶时所承受的冲击,直至1839年美国科学家固特异发明了硫化技术,改善了胶料的使用价值后,橡胶制品才得到广泛应用。1845年研制出硫化橡胶实心轮胎。1865年实心力车轮胎已获推广应用,但是实心胶条弹性小,固着方法不牢固,影响使用。1888年英国医生约翰·布义德邓禄普发明了充气轮胎取得专利权。充气轮胎虽然弹性大、重量轻、大大减弱马车在行驶中与路面的冲击与震动,并提高了车速,但由于当时充气轮胎处于低级阶段,是借助空心胶管充气的伸张和涂刷胶浆后与轮辋结合在一起的,这种固着方法不能随意装卸,也不牢固。1889年美国人巴尔特列取得楔形轮胎专利权。1890年成功试制出由外胎和内胎组成的力车轮胎,胎圈部装有金属圈,轮胎与轮辋紧密固着得以初步解决,这就是近代直角形胎圈轮胎的雏形,这两种不同形状的胎圈使轮胎固着在轮辋上,为充气轮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1895年发明汽车,扩大了充气轮胎的应用范围。1910年美国人白里米尔发明棉帘布取代矾布制造轮胎,不但增强轮胎胎体强度,克服了成型工艺上的困难,而且大大地提高了轮胎的行驶里程,发展了轮胎品种,虽然在1904年马特首创用炭黑补强生胶,但大规模用作胎面的补强剂还是在轮胎采用帘布后才开始的。胎面胶采用炭黑后,轮胎的行驶里程由6*103㎞增加到2*104—3*104,胎面的耐磨性能和拉伸强度有了改善,这种轮胎早期称为高压轮胎。
1919年自从采用有机促进剂、防老剂及各种活性剂以及帘布用胶乳浸渍以后,轮胎生产技术更为完善。至1923年过渡为低压轮胎,其空气容量较高压轮胎大,改善轮胎的缓冲性能,提高行驶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同时改善胎面的耐磨性能,扩大了轮胎的应用范围。至1930年已应用超低轮胎。
1937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