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索回纥助唐而非助叛的根源
探索回纥助唐而非助叛的根源
摘要:安史之乱中,回鹘汗国倾其全部兵力,助唐平定了叛乱,为大唐立下再造之功。但回纥的援助是有深刻的历史根源的,唐朝政府以其强大的实力和影响力争取了回纥的军史支持,而安史叛乱集团也有很大机会来争取回纥的支持或中立的,但由于叛乱的集团核心人物目光短浅放弃了机会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关键词:安史之乱;蕃患;册封;和亲;绢马贸易
(一)回鹘援唐之背景
开元、天宝年间,唐朝处于鼎盛时期,但随着统治阶级内部腐朽力量的迅速膨胀,阶级矛盾日趋尖锐,终于引发了一场灾难深重的叛乱———安史之乱。
“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唐玄宗匆忙调兵布防。但由于唐朝的精兵劲旅皆在边镇而中央空虚,叛军一路势如破竹,攻陷陈留、荥阳、洛阳,直抵潼关。公元756 年,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建立起割据政权。
公元756 年6 月8 日,潼关失守,叛军直取长安,玄宗幸蜀。太子李亨逃往朔方,于公元756 年7 月在灵武为群下推立,是为肃宗。肃宗欲依托朔方兵力以平定叛乱,于是诏告四方勤王。此时,转战于河北的朔方将领郭子仪、李光弼在连败史思明而直接威胁叛军巢穴范阳的有利形势下,被迫撤军,回师勤王。河西节度使李嗣业率兵七千前来勤王,但兵力仍不足。借蕃兵助剿,已是唯一良策。
公元756 年8 月, “回纥可汗、吐蕃赞普相继遣使请助国讨,宴赐而遣之”。[1 ] 是年9 月,敦煌王承寀与仆固怀恩出使回鹘请兵。自此,拉开了回鹘助唐平内乱的序幕。
(二)回鹘在讨安史中的巨大作用
1,直接参加战斗,解除军事威胁
10月,郭子仪率军与叛军战于新店,初战不利,后来“回纥自南山袭其背,于黄埃中发十余矢。贼惊顾曰:回纥至矣!遂溃。官军与回纥夹击之,贼大败,僵尸蔽野。”[2]对于安史之乱之初的三个将领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的失败我们往往归结为指挥不利,其实对于当时注重边军的唐中央来说,已无兵可用,他们指挥的多是临时招募的乌合之众,数量虽多,但无战心,又缺乏实战经验,故不堪一击。而另一方面的叛军则为精锐部队,况且有很强的实战经验。在多次打败政府军的势头之下,锐不可挡,在这种情况下远非郭子仪的朔方军能抵挡的住的。这种情况之下的回纥的参加平叛并不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方面,对于稳住军心,稳定整个战局有深远意义。故后来在收复东都中出现叛军将领阿史那承庆对史朝义说:“唐若独与汉兵来,宜悉众与战;若与回纥俱来,其锋不可挡,宜退守河阳以避之。”[3]在收复两京及消灭史朝义的的战役中回纥无疑起了巨大作用,故出现“自午及酉,斩首六万级,填沟堑死者甚重,贼遂大溃。”[4]长安光复。后来史朝义与仆固怀恩及回纥联军战于横水,结果战败东逃,于是东都收复。
2,削弱蕃患,巩固唐天子天可汗的地位。
唐朝自安史之乱,国力日衰,边备无力,吐蕃乘机掠敦煌、寇甘凉。切断中原与安西四镇的联系,致使安西、北庭两都护府孤悬西陲。在次困境下,回鹘扶助两府,共同抵御吐蕃,还派兵护送使差和商旅,沟通与中原地区的联系。贞元六年(790),正当吐蕃向西域推进时,回鹘大相颉干迦斯率众进入西域,占领北庭,与吐蕃相抗。贞元七年颉干迦斯率兵数万联合杨袭古打败吐蕃、葛罗禄,又重新占领北庭。在怀信可汗,两传至保义可汗,为回鹘兴盛之世。回鹘在于吐蕃的争斗中占有优势,取凉州,占北庭、龟兹,向西扩景到拔贺那国,一度削弱了吐蕃对唐朝的威胁,重开了东西交通,为维护边陲的安定作出了贡献。
3,回鹘援叛事例中的唐朝的处境。
“宝应元年,代宗初即位,以史朝义尚在河洛,谴中使刘清潭征兵于回纥,又修旧好。其秋,清潭入回纥庭,回纥为史朝义所诱,云唐家天子……回纥登里可汗倾国自来,有众十万,羊马不知其数。京师大骇。”[5]回纥可汗为史朝义所诱,有轻唐之色,而使唐朝处于完全的被动地位,其统治岌岌可危。可见回纥军在助唐平叛中几乎成了中坚力量,这股力量的倒戈,其结果是很难设想的。“永泰元年八月,仆固怀恩诱吐蕃、回纥、党项、羌、奴剌等三十余万南下,先发数万人掠同州、期自华阴趋南田……回纥、吐蕃自泾、凤翔数道寇京畿,掠奉天、醴泉,京师震恐。”[6]由此方成就了郭子仪单骑退敌的美名。其实当时唐军仅有数万人且分四个方向御敌,郭子仪身边仅两千余人,战亦死,和或许能免,故单骑入回纥营,重新与回纥结盟。这个事件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危机,处理好与回纥的关系似乎成了唐政权命运的转折。
(三)安史叛乱集团与回鹘合作的可能性
1,安及其部下多胡族
名称 种族 在安史集团中的地位 出处 安禄山 营州杂胡 核心领导者 《安禄山事迹》卷上 史思明 营州夷州突厥杂种胡人 核心领导者 《旧唐书.史思明传》卷200 高尚 幽州雍奴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