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石化装置承压系统基于风险的安全保障技术进展
提 纲
一、行业背景
二、我国石化装置承压系统工程风险分析技术进展三、“十三五”展望
一、行业背景
三十多年来,中国石化工业快速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9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加工国
目前,中国石化、中国石油
大型石化企业55家,大型装置1100套
总产值和总利润居中国行业之首
2015年
总产值
占全国500强企业
比例
利润
占全国500强企业
比例
中国石化
2.02万亿元
6.8%
521亿元
5.2%
中国石油
2.02万亿元
825亿元
1. 我国石化行业概况
2. 国际石化行业发展趋势
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国际石化行业面临三大变化
导致:设备运行风险增加,检验维护难度加大
3. 本世纪初中国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么检验不足,装置无法长周期运行
要么过度检验,造成检维修成本增加
本世纪初以前我国不得不采用短周期运行、频繁检修的方式来保证安全。
本世纪初
中国
美国
欧洲
连续运行周期
1年
4~6年
3~6年
万台设备事故率
2.5
0.5
0.5
由于检验策略不合理
八十年代及以前
超标缺陷
九十年代
苛刻介质、超期服役
本世纪以来服役条件极端化
事故起数
4.0
2.5
0.8
2006年9月大庆分公司乙烯装置
管线爆裂,引发火灾
2006年6月,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
300万吨重油催化装置起火,1死10伤
2004年4月,重庆天原化工总厂2号氯冷凝器爆炸, 9人死亡,15万人被疏散
2008年中石化茂名石化加氢裂化装置加热炉管线爆裂,引发火灾
1997年北京某化工厂LPG储罐爆炸
9人死亡,39人受伤
2005年某石化装置爆炸
数万人疏散,松花江严重污染
上世纪90年代,戴树和先生在国内率先开始风险工程学研究,他首次利用可靠性工程学、失效物理学、模糊集理论、可拓工程方法、腐蚀与防护等跨学科理论和技术,将“风险工程学” 引入到压力容器安全保障中,成为“最早涉足风险工程领域的中国学者”。
1. 戴树和先生率先在中国倡导开展石化装置承压系统风险工程学研究
二、我国石化装置系统工程风险分析技术进展
在《新兴学科风险工程学梗概》一文中,戴树和先生指出:
“在工业领域,风险工程学是将危险转化成为安全的学科,是将危险带来的挑战作为提高安全性机遇的学科。它的最终目标是力争化险为夷,使工程达到尽可能的成功”。
2001年9月戴树和先生在南京第五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上做大会专题报告,介绍了“风险工程学”的基本概念,风险分析基本方法,风险评估与风险可接受准则等,并发表了《风险分析技术》论文,为国内研究压力容器风险技术垫定基础。
2004年5月,戴树和先生在中石化工程风险分析中心成立大会上,进一步提出了风险控制技术在压力容器安全保障技术领域的应用,提出了设备长周期运行的风险分析建议。
2009年10月江苏无锡第七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戴树和先生发表《当代过程装置技术管理的三个课题:融入六西格玛理念、强化风险控制措施和实施低碳经济的目标要求》大会专题报告。
2. 基于风险的检验(RBI)
RBI是一种分析承压设备潜在风险、优化检验策略的有效方法。
目的是确保设备本质安全,节约检验维修成本。
数据采集
风险排序
风险分析
WHAT: 检查何种缺陷
WHERE: 何处寻找缺陷
WHEN: 何时检验最佳
HOW: 哪种技术最佳
检验策略
失效可能性 ×失效后果
风险 =
国外发达国家大部分接受。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挪威、芬兰、荷兰、新加坡等国政府均已批准企业采用RBI技术确定检验策略。
我国本世纪初,借助于国际科技合作,工程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蓬勃兴起,在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推动下,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在石化企业广泛应用。
—— 国家质检总局[2006]198号文开展试点
——《固容规-2009》采纳和GB/T 26610颁布,RBI推广应用
(1) 根据失效模式制订检验方案;
(2) 应用基于风险的检验(RBI)技术制定检验策略,确定检验周期。
目前我国石化装置工程风险分析技术的相关法规标准已经基本成熟完善。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均采纳了RBI等工程风险分析方法:
相关文件体系
法规
2003年以来,合肥通用院、中国特检院等单位通过国际合作,引进国外风险评估技术,突破了失效模式与机理识别、失效可能性与后果评估、等风险控制原则等关键技术,建立了一套适合国情的石化装置承压设备工程风险评估技术体系(包括技术方法、专业软件、数据库、国家标准等)。
主要研究工作和技术进步
复杂腐蚀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模具氮化处理加工项目环评(新版环评)环境影响报告表.pdf
-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规范(2020年版).pdf VIP
- 中医内科郁症.pptx VIP
- 小升初暑假讲义15 《朝花夕拾》1 (教师版).doc VIP
- 专题05 “演变过程类”选择题答题技巧-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专练(新高考通用)(解析版).docx VIP
- T-CSUS《城镇排水管网运行和维护智能化技术标准》.pdf VIP
- 食堂食材采购及配送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doc VIP
- 北师大版(2024新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各章测试题及答案汇编(含五套题).doc VIP
- 大C4毕加索使用手册.pdf
- 2024年高级维修电工考试题库及答案(共700题).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