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1课时—课程安排和要求)讲义.ppt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1课时—课程安排和要求)讲义.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化学实验安全(课本P4)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重视并逐步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 我们使用的高中化学教材 高一上学期 高一下学期 文科:高二 理科:自学 理科:高二 上学期 理科:高二 下学期 理科:高三 选学 20%成绩 卷面原始分 50%成绩 卷面原始分 合计 非纸笔测试20% 纸笔测试50% 模块终结性考试成绩(满分值70分) 合计 测验(10分) 作业(10分) 考勤与课堂表现(10分) 过程性评定成绩(满分值30分) 学分 等级 模块总成绩 要求: 1、化学练习本、作业本、改错本、笔记本 2、黑色水性笔、红笔 (做作业和练习都不能用铅笔) 3、试卷整理袋 4、练习册要求。 学好化学的方法 ——听、记、练 化学课堂:动脑、动笔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回顾初中基本实验操作知识 1、药品的取量。如实验没有说明用量,则取最少量:液体 mL,固体以能 为宜。 2、药品的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药品用 或 取用,块状的固体药品用 取用。取用很少量的液体时可用 吸取;取用较多量的液体时常采用 。 3、托盘天平的使用。游码归零、调零、左 右 、称量物不能 。 4、气体收集方法。排水法、排气法( 、 ) 1~2 盖住试管的底部 药匙 纸槽 镊子 胶头滴管 直接倾倒 物 码 直接放在托盘中,视情况决定放在纸上、表面皿上或烧杯中 若用托盘天平称量8.5g某物质,实验时,某同学将物质与砝码位置放反了,则该同学实际称得的物质的质量为 g。 7.5 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可以从试剂的存放、试剂的取用、实验操作和实验过程中废液等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考虑。例如: ① 氧化剂不能与还原剂一起存放; ② 取用化学试剂时不能用手直接去取; ③ 不能用鼻子直接闻气体; ④ 酒精灯内酒精的量要适当; ⑤ 不能给燃烧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⑥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 ⑦ 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 ⑧ 加热液体时要放碎瓷片; ⑨ 有加热和洗气(或气体吸收)装置的实验要防止液体倒吸; ⑩ 稀释浓硫酸时要使浓硫酸慢慢沿器壁流入水中。 以下图片,请同学们想一下在哪些地方见过? 你知道什么意义吗? 指外界作用下(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升,产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如硝酸铵、氯酸钾、高氯酸等 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这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 它分3项。 第1项:易燃气体,如氨气、一氧化碳、甲烷等。  第2项: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如氮气、氧气等   第3项:有毒气体,如氯(液化的)、氨(液化的)等 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的液体。 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乙醇、丙酮、苯等。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这类物品易于引起火灾,按它的燃烧特性分为3项。 第1项: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如红磷、硫磺等。 第2项:自燃物品,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如黄磷、三氯化钛等。    第3项:遇湿易燃物品,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明火,就能燃烧或爆炸。如金属钠、钾、氢化钾等。 4 这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按其组成分为2项。 第1项:氧化剂,指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对热、震动和摩擦比较敏感。 如氯酸铵、高锰酸钾等。   第2项:有机过氧化物,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过氧键的有机物,其本身是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氧化甲乙酮等 指进入人(动物)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