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实验法(教案首页).doc
第七章 实验法(教案首页)
授课内容 ?第七章 实验法本文由【中文word文档库】 搜集整理。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学资料、行业资料、范文模板、应用文书、考试学习和社会经济等word文档
所需课时 4学时 主要教材
或参考资料 王守恒主编:《》1996年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实验法的内涵;类型;构成因素
过程与方法:学会实验的各种设计;会写实验计划;能进行教育实验研究的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评价实验的好坏;通过实验标准的学习养成严谨的设计和操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教育实验的操作 教学难点 教育实验设计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内容
及时间安排 ?教育实验法概述 0.25课时
?教育实验的类型 0.25课时
?教育实验的构成因素 0.5课时
?教育实验设计 1课时
?教育实验的操作 1课时
?实验计划 制定举例 0.5课时
?实验的评价标准 0.5课时
? 复习思考题 一、概念
?教育实验法、教育实验分类中各种教育实验定义、各种变量定义
二、思考
1.教育实验法的局限性是什么?
2. 教育实验有哪些类型?
?
3. 简述教育实验构成因素。
4. 教育实验无关变量控制的方法有哪些?
5. 简述教育实验设计。
6.选择教育实验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7 . 简述教育实验法操作。
8. 简述教育实验计划。
9.如何撰写实验报告?
10.好的教育实验的评价标准是哪些?
?
?
?
教 学 程 序 教学的基本内容 时间安排 教学方法 第七章 教育实验法
本章内容
教育实验法概述
教育实验的类型
教育实验的构成因素
教育实验设计
教育实验的操作
教育实验研究计划
实验的评价标准
第一节 教育实验法概述
一、教育实验法含义
(一)广义教育实验法
泛指一切实证性的教育研究方法。——来自于实验教育学派
(二)狭义教育实验法
通过探索性的工作安排来检验某种教育思想与预期结果关系的方法。
教育思想——探索性工作设想——教育理想——试验(trying)和实验(experiment)
(三)经典意义的教育实验法 (experiment)
置被试于有控制的环境中检验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方法。——实验过程模式
二、教育实验法特点
1. 不同于自然科学实验;2. 不同于心理学实验;3. 不同于教育改革;4. 不同于其他研究方法
三、教育实验法的作用
1. 面向未来; 2. 促进改革; 3. 鼓励创新; 4. 发展教育理论; 5. 发展教育实践
四、教育实验法的局限性
1. 不能代替教育哲学思考和教育价值学思考
2. 对教育因果关系的研究普适性比较差
3. 对教育因果关系的解释很难周详
4. 变量辨析比较困难
第二节 教育实验类型
一、早期划分
1.自然实验
2. 实验室实验
二、按与知识发现关系划分
1. 探索性实验
2. 验证性实验
3. 应用性实验
三、按自变量状态划分
1. 单一自变量实验
2. 多自变量实验
3. 复杂自变量实验
四、现代国外教育实验分类
1. 麦轲尔分类(1926) 单组实验 等组实验 轮组实验
1926年Mcall: How to do experiment in education
2. 斯坦利与坎贝尔分类(1963)
前实验 (the pre-experimental design)
真实验 (the true experimental design)
准实验 (the quesi- experimental design)
1963年Compel and stanley: Experimental and quasi- experimental designs for
Research on teaching
控制程度:前实验(无控制无关干扰因素的措施)、准实验(不能随机分派被试、不完全控制误差来源、只是尽可能予以控制)、真实验
五、近20年我国曾流行的提法
1. 科学主义(scientism)教育实验
整体主义(holism)教育实验
2. 单项实验
整体实验(综合实验)
3. 思想实验
4. 建构性实验
5. 国内外其他提法
第三节 教育实验的构成因素
一、被试(subject)与分组(match group)
被试——指参加实验研究的对象。
分组方式:
固定组(G_group)——
随机组 (RG_random group)——
实验组( X _ experiment group)——
控制组( C_ co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