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管理人管理的事务须为他人的事务 如何判断管理的事务属于自身还是他人标准: 1、客观上的他人事务。就事务的性质从外部形式上即可断定为他人事务。此时无需管理人证明。 例如修缮他人房屋、照看他人小孩等等。 2、主观上的他人事务。指就事务的性质从外部不能断定为他人事务。此时须管理人证明自己管理的是他人的事务,否则推定为属于管理人自身事务,不得主张无因管理之债。 例如管理人主张代他人购买书籍、抢购球票等。这些行为是中性的。 一般认为,管理人只要知道自己管理的是属于他人的事务即可,至于其是否知道具体的受益人是谁,不影响无因管理的成立。 二、为他人利益而为管理(管理人须有为他人管理的意思) 这是无因管理成立的主观要件。为他人管理的意思,又称为管理意思,指管理人在管理事务时所具有的为他人谋利益的意思。 管理人是否是为他人谋利益进行管理,应由管理人负举证责任。 法律并不要求管理人的管理意思是纯粹为他人谋利益的;换言之,管理人主观上同时具有为他人谋利益和为自己谋利益的目的,客观上自己也同时受益的,仍可以构成无因管理。 例如张三看到邻居的房子着火,怕烧到自己房子,赶忙去救,此时虽然有为自己的目的,但毕竟张三救火时知道对邻居有利,这就足以构成无因管理。 三、无法律上的义务 “无因”管理,就在于管理人没有法律上的义务。 法律上的义务包括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 管理人有无管理他人事务的义务,应以管理人着手管理时的客观事实而定,不能以管理人的主观判断为标准。具体来说: 1、管理人原来没有管理义务,但在管理时有义务的,不能成立无因管理。 2、管理人原来有管理的义务,但在管理时已没有义务的,则从没有义务之时可以构成无因管理。 3、管理人事实上没有管理的义务,而主观上认为有义务的,可以构成无因管理。“未婚夫义务” 4、管理人事实上有管理的义务,而主观上认为没有义务,不能成立无因管理。 第三节 无因管理之债的内容 一、管理人的义务 (一)适当管理的义务,管理人应当不违反受益人的意思,以有利于受益人的方法适当管理。 1、不违背受益人明示的或者可推知的意思。如下情形中,管理人的管理行为即使违背了受益人的意思,也能够构成无因管理:(1)管理人为受益人尽法定义务;(2)管理人尽人类的互助义务,如看到自杀者阻拦其自杀。 2、以有利于受益人的方法进行管理。 3、管理人未尽适当管理义务的,发生债务不履行的后果,依法向受益人承担赔偿责任。判断是否适当管理的标准,是看管理人在管理时是否尽到了和处理自己事务同样的注意义务。 4、无因管理中还可能发生侵权责任 (二)通知义务 管理人在开始管理后,应将管理的事实通知受益人,但管理人的通知义务以能够通知和有必要通知为限。 (三)报告与计算义务 (四)特殊情况下的继续管理义务。管理人原则上不负继续管理的义务,但是如果中途停止管理行为反较不开始管理对受益人更为不利时,管理人有继续管理的义务。 二、管理人的权利 管理人可以就下列费用有求偿请求权: 1、管理人可以要求受益人偿还必要费用 2、管理人可以要求受益人偿还必要债务,管理人在进行管理时,如果对外负担了债务,则该债务的债务人仍然是管理人,而非受益人。此时,管理人可以要求受益人代为偿还。 3、管理人要求受益人赔偿自己所受的实际损失 选择题: 甲男到某风景区旅游,发现山顶处有人围观。过去后发现是乙女要跳崖自杀,甲男奋不顾身上演了英雄救美,不幸与乙女一起滚落山崖。但幸运的是,两人被崖壁的树木接住,仅仅受伤没有死亡。但甲的下列请求能否得到支持: A.要求乙女返还自己垫付的治疗费5千元; B.要求乙女出资修理在救助过程中摔坏的相机; C.要求乙女代为支付自己欠医院的1千元治疗费; D.要求乙女支付3千元“压惊”。 三、不真正的无因管理 指仅仅具备无因管理的部分要件,看似无因管理,实际上不是的情形。 (一)误信管理。指误把他人事务当做自己事务进行管理。此时构成不当得利。 例如误以为邻居的鸡是自己的而予以饲养。 (二)假想管理(幻想管理),指把自己的事务误认为是他人事务而进行管理。不发生无因管理效力。 (三)不法管理,指明知是他人的事务,而当做自己的事务、为自己的利益管理。 例如明知道是他人遗失的物,拾得后当做自己的物加以保存。 此时构成侵权行为。 第四十二章 不当得利之债 第一节 不当得利概述 一、不当得利的概念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取得利益而使他人受损失的事实。 《民法通则》第92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二、性质 通说认为,不当得利的性质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件。 三、无因管理与不当得利的区别 (1)无因管理是事实行为;不当得利是事件。 (2)在法律适用上,无因管理排斥不当得利,构成无因管理后就不可能同时构成不当得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