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市场化进程中中国特色的经济、金融和农村金融(农村金融引论)
周立
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就步入市场化进程之中。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是从农村起步的。所以,市场重塑了中国的经济、中国的金融,也重塑了中国的农村和农村金融。我们要在市场化进程的基本历史背景下,去理解中国的经济、金融和农村金融,讨论其如何形成了“中国特色”,以致于造就了中国的奇迹,与此同时,也带来了随之而来的问题。奇迹与危机同源,就像中文“危机”一词,可以将“危”和“机”拆开,以表明危险和机遇同在。
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加深,带给了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很多祝福,使得中国人享受的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经济自由也在不断扩大。但相伴而生的,也有许多问题。比如,市场化进程的加深,同样也加剧了农村的危机,尤其是农村融资的危机。我们需要在市场化进程这样一个基本背景下,去讨论中国经济、金融和农村金融的性质,及其中国特色的形成。
需要申明的是,我这里没有标准答案。到了研究生层次,我们也不应该去寻求标准答案。抱着寻求答案的想法去阅读理论著作,常常会曲解丰富而鲜活的实践经验。如果能确立历史感和实践感的两维座标,可以形成对理论著作或实践文本的判断和认知。如果再加入道德感,形成三维座标,则判断和认知,就可能更加有方向感,也有现实意义。《礼记·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紧随其后,《大学》还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后人将“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称为“三纲领”,而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八目”。于是有了“三纲八目”之说。从而为大人之学,立下了判断的座标。在这一座标中,我可以提炼出“求真”(明明德、格物致知,表现为历史感和实践感的结合)和“求善”(亲民、止于至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表现为道德感的加入)两个当代社会科学的判断座标。
在社会科学中,判断是一个必须学习的功课。每一个人的判断,可能都会依据不同的事实与经验,也会依据不同的理论与信念。能够不被众说纷纭的各类学说“俘获”,产生合乎基本事实和价值的判断,需要依据尽可能多的事实与经验,也依据更为扎实和严密的理论和信念。这样,就可以得到更贴近实际的判断,提出更有说服力的概念。
一、中国特色的经济——政府市场经济与政治经济学
中国经济的性质是什么呢?半个月前,我到甘肃张掖人民银行,给他们做了一场讲座。他们想听一下不是教科书式的真话。我就做了一个归纳:中国经济的特色,是政府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加官场经济。这个判断,在2008年4月份我带领一个课题组,做广东发展模式调研的时候,已经做出,并写入了课题主报告。在此,我再次做出简略的论述,供大家探索和思考。
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经济呢?这个问题困扰着中国人,也困扰着美国人。至今,美国仍没有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虽然中国的市场化程度,远远比得到这一称号的俄罗斯,要深远的多。
这个问题之所以复杂,是因为中国不是教科书上标准版的自由市场经济,而是一个政府市场经济。自由市场经济,意味着市场发挥着配置资源的主导性作用,或者如政策文件所表达的,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际上,在配置资源上,是中国的中央和地方政府,而非市场,在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中国市场经济的开放,体现了许多的“悖论”,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双轨运行,就是经典教科书无法解释的中国之谜。
1.要素市场计划经济,产品市场市场经济
我们首先看要素市场。土地、资本和劳动力,是最主要的三大生产要素。其次,还有技术、管理、知识创新等其他生产要素。
这些要素,我们不妨放在资源资本化的更大的思考框架下加以考虑。对于资源,人们常常做狭义的理解,指的只是自然资源,即一切能为人类提供生存、享受、发展的自然物质与自然条件,以及这些物质与条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环境。它是一种作用于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源本”物质要素和物质力量。但这只是一个物质领域的概念。我在2005年的一篇《穷人恒穷的逻辑》中,将资源扩充到人力、社会、土地、金融、自然五大资源,并论述了资源资本化过程中的贫困自增强逻辑。受布迪厄象征资本概念的影响,在此我们还可以将“资源”概念做更进一步的扩充,将人类探究、发现资源的能力也视为一种“资源”。所以,“资源”的范围就可以涵盖一切能为人所用的物质、人类的劳动能力、智力以及人类创造的科学技术手段、文化符号等物质和精神力量。一言以蔽之,即具有转化为经济资本能力的一切潜在的资本。
在2008年的一篇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四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无损检测员赛项)选拔赛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结缔组织病相关的间质性肺疾病诊断和治疗.pptx VIP
- 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docx VIP
- 2024届高考作文素材- 敦煌.docx VIP
- 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真题(人教版,含答案).docx VIP
- 05G511 梯形钢屋架图集标准.docx
- ARM Cortex-M 系列:ARM Cortex-M7 系列_(4).Cortex-M7的指令集.docx
- 全驱动灵巧手的电气系统设计及控制方法研究.pdf
- 眼肿瘤 ppt课件(最新文档).ppt VIP
- 天然气企业LNG储配站交接班记录式样.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