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身边的化学物质”领域知识结构特征与学习障碍分析讲解.ppt

初中化学“身边的化学物质”领域知识结构特征与学习障碍分析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先进行名片制作的环节,也同时准备如何在全班介绍自己。 等大部分学员制作好后,提醒学员在别人介绍时关注想一想的问题。 进行交流环节,用简单明了的几句话介绍自己。 * 初中化学“身边的化学物质”领域知识结构特征与学习障碍分析 个旧市教育科研培训中心 曹建波 目 录 知识结构特征 学生的学习心理 合作探究法的实施策略 实验探究教学分析与对策 活动一 互相认识 自我介绍 也许我们素未谋面; 也许我们已经相互认识; 也许我们彼此都非常熟悉; 无论是你是谁; 请站起来,大声介绍自己 活动二、“拼图游戏“分组 一、“身边的化学物质”领域知识结构特征 (一)知识网络图 小组活动:参训教师小组完成“身边的化学 物质”知识网络图(白纸、水彩笔) 交流展示: 身边的化学物质内容标准 认识空气的成分及作用 学会氧气、二氧化碳的制法 知道O2、CO2的性质和用途 知道水的组成净化方法 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解度、结晶现象 学会配制溶液、能计算 金属的冶炼及回收 防止金属 的锈蚀 了解金属的特性应用及作用 知道常用化肥名称用途 认识常见有机物重要性 学会检验溶液酸碱性 常见酸、碱、盐性质用途 水与常见 的溶液 地球周围 的空气 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 金属金 属矿物 知识结构分析 (二)教材内容分析 身边的化学物质是初中化学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 包括空气、氧气、水、二氧化碳、金属、酸、碱、盐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 具体的基础知识包括这些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和制备等。这个主题包含的内容很多属于事实性知识。 (三)教学建议 课标指出: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一些身边常见的物质 二、 学生的学习心理及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 学生的学习心理及教学现状分析 (二)学习障碍成因 二、 学生的学习心理及教学现状分析 (三)学生的学习心理 (四)初中生对身边化学物质的认识角度 (五)初中生对身边化学物质的认识水平 (六)初中生对身边化学物质认识的发展阶段 案例分析:“金属的性质”教学 (七)优化学生学习心理的策略 1、注意改变罗列物质组成、性质、变化和用途知识的教学方式,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景 2、改变轻实验、重理论,轻实际情景、重书本知识的倾向,加强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环节 3、既要依据学习标准开展教学,防止任意提高教学要求,增加学习难度,也要注意吸取学生可接受的新鲜知识,充实教学内容 4、 改变以测试学生记忆物质性质、制法和用途等知识的多少和熟练程度为主的传统评价方式 问题突破——怎样培养学生对物质的基本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有效地而不是条目式地把对于物质的认识简单罗列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案例:氧气的性质 (三)解决策略1 三 “身边的化学物质”领域实验探究教学效率低下原因分析与对策 案例 (三)解决策略2 实施合作-探究学习 三 、身边的化学物质”领域实验探究教学效率低下原因分析与对策 合作探究实施策略: 学生方面: 1、分工合理,明确职责 2、适当竞争,积极合作 四、如何将合作探究法应用于“身边的化学物质” 教学之中 合作探究实施策略: 教师方面: 1、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合作探究气氛 2、相信学生的潜能价值 3、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4、创设问题情境 案例:制取氧气 四、如何将合作探究法应用于“身边的化学物质” 教学之中 (二)解决策略2 四、如何将合作探究法运用于“身边的化学物质”的教学之中? 实施合作-探究学习 案例:《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学员分析、小组讨论 四、合作探究法在“身边的化学物质”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合作探究实施步骤: 合作探究式学习,应重点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教师应先对教材进行钻研,教材内容应有效掌握。教师应对内容重点做到心中有数,并结合实际情况,拟定探究课题。 第二,合作探究式学习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一定问题意识,与此同时,应不断对学生加强启发引导。在问题的设定方面,应切实具备一定的探索性。 第三,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特点,科学有效进行教材编排,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思维能力的拓展,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