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户引入口示意图 1-压力表;2-用户供回水总管阀门;3-除污器;4-手动调节阀;5-温度计;6-旁通管阀门 工业蒸汽热力站示意图 1-分汽缸;2-汽-水换热器;3-减压阀;4-压力表;5-温度计;6-蒸汽流量计;7-疏水器;8-凝水箱;9-凝水泵;10-调节阀,11-安全阀;12-循环水泵;13-凝水流量计 设置 热力站一般为单独设置,位置最好位于热负荷中心 热力站所需的面积与供热规模、设备种类、二次网类型有关。 在规模较大的热力站内,设有泵房、值班室、仪表间、加热器间和生活辅助房间,有时为两层建筑。 一座供热面积为10万m2的热力站,其建筑面积约为300 m2 ,若同时供应生活热水,则建筑面积还要增加50 m2左右。 城市供热调配设施—热力站 蒸汽供热管网 蒸汽供热系统的型式 (1)单管制 —— 只设置一根蒸汽管(采暖、通风、热水供应、生产);当生产、生活、采暖要求不是很高时,可以采用此种形式 ; 使用条件——供气参数相同;季节性负荷较小,占总用气量的1/2—1/3的情况下采用单管制; (2)双管制 —— 一根蒸汽管采暖(即季节性负荷大);另外一根为其它用途。 使用条件——当蒸汽有特殊要求或季节性负荷大,占总用气量1/2以上时,使用双管制; 蒸汽供热管网 蒸汽供热系统的型式 (3)三、四管制(多管制)—— 三管制一根采暖管,一根高压蒸汽生产,一根低压蒸汽生产; 使用条件 —— 当生产用汽差别特别大时,使用多管制。 蒸汽供热管网 蒸汽与热水比较的特点: (1)蒸汽靠凝结成凝结水放热, 热水靠温度差放热; (2)密度变化大; (3)水静压力小; (4)蒸汽使用面广。 管网布置应在城市总体布置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各个功能分区的特点及对管网布置的要求; 应与市区发展速度以及规模相协调,并在布置上考虑分期实施; 应该满足生活、生产、采暖、空调等不同热用户对热负荷的要求; 要考虑热源的位置,热负荷分布; 注意与地上、地下管道及构筑物、园林绿地等条件; 要认真分析地形、地质、水文。 供热管道布置要求 供热管道布置原则 (1)热力管道的布置力求短而直;主干线应通过热用户的密集区; (2)管道走向宜平行于厂区或建筑物区域的干道或建筑物,尽可能避开主要交通干道和繁华街道(避免承受过大荷载); (3)热力管道严禁与输送易挥发、易燃烧、易爆炸以及有化学腐蚀性及毒性的管道一起输送,能同沟敷设的管道应根据管道的性质分清主次。 供热管道布置原则 (4)支管与干管的连接或两干管的连接应充分考虑管道的热膨胀,尽量不以直管形式连接; (5)管道上必须设置必要的阀门——分段调节阀、防气阀、卸水阀等;同时还需设置一定的补偿器和相应检查井; (6)管线尽可能走地势平坦,土质好,水位低的地区。 管道的布置方式——枝状、环状 枝状 (1)枝状——从热源向外呈树叉状散射; (2)梳齿状(射线状)——以热源为中心 向外呈梳齿状; 环状 (3)环状 ——多热源,主干线呈环状,支 线呈树叉状; (4)网状 ——多热源,整个呈网格状; 枝状 枝状管网 环状管网 1-级管网;2-热力站; 3-使热网具有备用功能的跨接管; 4-使热源具有备用功能的跨接管 管道敷设方式 地上敷设(架空敷设) 地下敷设 地沟敷设 通行地沟 半通行地沟 不通行地沟 无沟敷设 无沟敷设 地沟敷设 架空敷设 管道敷设方式-地上敷设 地上敷设(架空敷设) 低支架——在山区建厂时应尽量采用,管外表面(包括保温层)距地面0.5M~1.0M; 中支架——用于人行交通频繁的地段;高度值:2.0M~4.0M; 高支架——用于跨越铁路或公路;高度值:4.0M~6.0M; 低支架敷设 中支架敷设 管道敷设方式-地上敷设 地上敷设适用场合 (1)工厂厂区地形复杂或铁路密集处; (2)场地地质为湿陷性黄土层或腐蚀性大的土壤或永久性冻土层; (3)厂区的地下水位距地面小于1.5M时; (4)厂区地下管道纵横交错,稠密复杂,难于再敷设热力管道; (5)厂区具有架空的煤气管道、化工工艺管道,可以考虑与热力管道共架敷设,既经济又节省占地面积。 管道敷设方式-地下敷设 有沟敷设——根据能否能走人划分为 通行地沟1.8M~2.0M; 半通行地沟1.2M~1.4M; 不通行地沟。 无沟敷设——直埋 通行地沟 半通行地沟 不通行地沟 预制保温管直埋敷设 1—钢管 2—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保温层 3—高密度聚乙烯保护外壳 采用通行地沟的条件:当热力管道通过不允许挖开的路面;热力管道数量多,或管径较大;(管道垂直排列高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