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和学生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1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案例:不要给学生算命 一天,一位老太婆拿一本小学生的作文簿让大作家巴尔扎克预测这位小学生的将来,巴尔扎克认真地看了一看,说:“这个孩子将来不会有多大出息,单凭字迹上来看,他的反应非常迟钝。” 然而,当老太婆告诉巴尔扎克这就是他本人小学五年级时的作业本时,这位伟大的作家羞愧地低下了头。 巴尔扎克犯了一个大错误!他错就错在单凭一个小孩写作文的字迹和当时的作文水平来对孩子的前途妄加推断。我们知道,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更何况是一位正在上小学的学生呢?小学生(包括中学生)年龄尚小,正处在发育、成长时期,也许他目前思维比较迟钝,也许他脑袋还未“开窍”,也许他看问题比较片面,也许他成绩暂时较差……然而目前这一切绝不能代表他“将来不会有多大出息”。 其实,同样的错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重复,故事的主角换成了今天的许多老师。(《教书育人》2005年7月下旬季景华文) (二)学生的地位和作用 1、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1)学生是教育对象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青少年学生具有独立的社会地位,是权利的主体,依法享有生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和安全的权利。 2、学生的社会地位 1、青少年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2、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 (1)生存权 (2)受教育权 (3)受尊重权 (4)安全权 我国法律赋予学生的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世界儿童公约》,我国儿童应享有受教育权,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身体自由权和内心自由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财产受到管理、保护权,独立财产权,生活获得照顾权,民事活动代理权,休息娱乐权,获得良好的校园环境权,拒绝乱收费的权利,拒绝不合理劳动权,拒绝不合理校内外活动权,荣誉权,著作权和平等对待权。 第二节 学生 [阅读材料] 身心健康权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6、25、27条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 [阅读材料] 人格尊严权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阅读材料] 隐私权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31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拆开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拆开。” 学生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 ——遵守法律、法规;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养成良好 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案例: 为了使更好地掌握学生权利与义务的有关内容,下列我们结合案例对学生的权利与义务作进一步的分析: 案例1与分析 案例2与分析 案例3与分析 案例4与分析 案例5与分析 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案例1: 出租学生为家具城装点门面 某城镇一所中心小学,经费比较紧张,该校领导为此十分发愁,正在想方设法搞创收,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之际,恰好本镇一家俱城准备开业,老板想用100名学生来装点门面。老板主动找上门来,学校与老板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出100名五年级学生,老板给每个学生一顶帽子,付学校500元劳务费。10月10日上午8时,由两名教师带队,100名学生来到了家俱城,先清理已摆好的各种家俱。10点种时,随着声声爆竹,开业庆典开始,学生们又手持鲜花欢迎前来祝贺的宾客,一直干到中午11点30分,学生才回家。尔后,500元的收入被学校平均分给了学校26名教师 返回 分析:该校为提高教师待遇,随意停课,将学生出租去做临时的“童工”,打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侵害了学生上课学习的权利。同时,学校还侵占了学生的劳动报酬,将学生的“劳动”所得由学校平均分给26名教师,侵犯了学生“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在该案例中,学校是侵害学生受教育权、劳动报酬权的违法主体,有关责任人员应负一定的行政责任,受到行政处分。 案例2 : 罚超量做题致学生自杀 山东省青州市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张猛在期末考试时错了5道数学题。老师在放寒假时规定,考试时错一道数学题,假期中每天罚做100遍。因此他每天要被罚做500遍,21天的假期,总共要做10500遍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