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抗生素讲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然青霉素类的共同特性 性质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有特异性臭;有引湿性。 本品遇酸、碱或氧化剂等即迅速失效,水溶液在室温放置易失效。 本品在水中极易溶解,在乙醇中溶解,在脂肪油或液体石蜡中不溶。 青霉素钠的水溶液遇稀盐酸,即生成白色沉淀,此沉淀能在乙醇、醋酸戊酯、三氯甲烷、乙醚或过量的盐酸中溶解。 青霉素类的母核是由β-内酰胺环和五元的氢化噻唑环并合而成,由于张力较大两个环不共平面,因此β-内酰胺环的羰基与氮上的孤对电子对不能形成共轭,易受到亲核或亲电性试剂的进攻,导致β-内酰胺环破裂。忌与碱性药物如氨茶碱、碳酸氢钠等注射液合用。 忌与酸性药物如盐酸氯丙嗪、硫酸阿托品等注射液合用。 使用青霉素钠后,细菌可产生β-内酰胺酶,使β-内酰胺环开环,药物失去抗菌活性而产生耐药性。 青霉素钠经注射给药后,很快以游离酸的形式经肾排泄。为了克服青霉素钠排泄快、作用时间短的缺点,可采取措施: 1.将其与丙磺舒合用竞争肾小管分泌,延长体内作用时间 2.将其与分子量较大胺类制成难溶性盐类 3.通过将游离羧基酯化等方式提高药效 聚合反应 在生产过程中,如青霉素钠盐,冷冻或喷雾干燥时,易引起β-内酰胺环开裂,发生分子间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聚合物。 过敏反应 一对夫妇,妻子为护士。丈夫近期患感冒加重,妻子决定将青霉素粉针剂注射来“消炎”。经皮试为阴性后,自行在家肌注80万单位。注射几分钟后,妻子因故外出,一小时后回家发现丈夫死亡。经法医检查无外伤、中毒等其他致死原因,认定为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导致死亡。 少数人在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时,易引起过敏反应,严重时会导致死亡。经研究发现,引起过敏反应的基本物质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过敏原主要来自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生物合成中引入的蛋白多肽类和青霉噻唑蛋白。 不耐酸,只能注射给药 青霉素缺点: 实例分析 下列用药合理吗? 某男,30岁,肺部感染,发热数日,并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医生拟用青霉素G钠与5%碳酸氢钠合用静滴治疗。试分析该用药是否合理? 在青霉素侧链酰胺α位上引入吸电子基(如羟基、卤素、硝基、苯氧基)。如非奈西林(1-1)、丙匹西林(1-2)均对酸较稳定,可以口服,且口服吸收比青霉素V好。 在青霉素侧链酰胺α位上引入亲水性基团(磺酸基、氨基、羧基)。如氨苄西林(3-1)、羧苄西林(3-2)。在氨苄西林苯环对位上引入羟基,得到口服吸收较好的阿莫西林(3-3)。 头孢菌素类(先锋霉素) 头孢菌素的基本母核 广谱、可口服的头孢菌素:侧链酰胺上(Ⅰ)引入亲水性基团-SO3H、-NH2、-COOH,如头孢磺啶(1)、头孢氨苄(2)、头孢羟氨苄(3)、头孢拉定(4)。 ??? ? 链霉素 性质 本品为淡黄色或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在水或甲醇中易溶,在乙醇或丙酮中微溶,在三氯甲烷中几乎不溶。微有引湿性,室温下稳定,遇光变色。 结构中既有酚羟基、烯醇羟基,又有二甲氨基,为两性化合物。 本品的固体在干燥条件下比较稳定,在酸、碱条件下酰胺键易发生水解反应。 本品分子中硝基经氯化钙和锌粉还原成羟胺衍生物,在醋酸钠存在下与 苯甲酰氯反应,生成的酰化物在弱酸性溶液中与Fe3+生成紫红色络合物。 本品配制注射液时可用丙二醇或二甲基乙酰胺做助溶剂。 为避免氯霉素的苦味,增强抗菌活性,延长作用时间,减少毒性,合成了它的衍生物如棕榈氯霉素(无味氯霉素)(1)、琥珀氯霉素(2)等。这两个为前药,在体内经酶水解,产生有抗菌活性的氯霉素。 (1) (2) 二氯乙酰基脱卤素为活泼中间体酰氯,继而通过酰化反应使体内一些重要酶的蛋白变质,产生毒性,造成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硝基最终还原成芳香氨基的代谢反应过程中,中间产物羟胺毒性大,可以抑制骨髓造血系统,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婴儿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氯霉素以游离体或毒性代谢物的形式在血中积聚,造成全身循环衰竭,皮肤灰紫,即“灰婴综合征”。 知识拓展 ——氯霉素的体内代谢毒性 典型药物 红霉素 Erythromycin 性质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或粉末;无臭,味苦;微有引湿性。 溶解性:本品易溶于甲醇、乙醇或丙酮中,极微溶于水中。 降解反应:在酸性条件下,红霉素C6-羟基与C9-酮基形成半缩酮的羟基,再与C8-H消去一分子水,形成8,9-脱水-6,9半缩酮的衍生物,并进一步环合、脱水并水解成红霉胺和红霉糖。 剂型: 由于其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口服后易被胃酸破坏,生物利用度差,需制成肠溶片剂。制成红霉素琥珀酸乙酯,称为琥乙红霉素,为红霉素的前体药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