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反应.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反应

一、实验目的 1. 本实验要求掌握共聚合的基本基本原理和操作手段,了解基本的影响因素。 2. 初步掌握高聚物中官能团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反应是用甲苯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进行 的溶液聚合,由于生成的聚合物不溶于溶剂而沉淀析出,因而又称沉淀聚合。 其反应方程式: 顺丁烯二酸酐由于结构对称,极化度低一般不能自聚。但是它能与苯乙烯相好地共聚,这是因为顺丁烯二酸酐上有强吸电子基,使双键上电子云密度降低,因而具有正电性,而苯乙烯具有共轭体系的结构,当带正电性的单体进攻时,双键上显负电性,因而电性相反的两种烯类单体容易交替地进入聚合链生成交替共聚物。其反应过程如下:? 苯乙烯(M1)和顺丁烯二酸酐(M2)共聚的竞聚率r1=0.04,r2=0.015,r1·r2=0.006?若两种单体以1?比1(mol)投料,则得到的接近交替共聚的产物。这种聚合物是悬浮聚合的良好外散剂,如加入少量二烯单体并取得低交联的聚合物,可以制备水溶性增稠剂。自由基共聚合中,顺丁烯二酸酐的Q、e值分别为0.23、2.25,为缺电子型单体,通常不易单独进行聚合反应。苯乙烯的Q、e值分别为1.0、一0.8,为供电子型单体,因此二单体之间容易发生共聚,从而产生交替共聚物。其反应机理主要是由于电荷转移的相互作用,使得自由基与单体间容易形成过渡状态的络合物。 苯乙烯与顺丁烯二酸酐的共聚物(Styrene·maleicAnhydrzde?cop01ymer),简称SMAn树脂。SMAn树脂具有耐热性及优良的机械性能,但耐冲击性较差,为改善SMAn树脂之耐冲击性能,可在聚合反应中加入橡胶。若将苯乙烯及顺丁烯二酸酐之共聚物皂化、磺化、半酯化或以胺类中和,可合成水湾性之树脂,可应用于颜料分散剂,皮革处理剂,印刷油墨,枯合剂,乳化剂,润滑剂及上浆剂等。其皂化、磁化、胺化及配化反应。 三、实验药品及仪器 试剂: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甲苯、AIBN(重结晶)、KOH水溶液(0.2mol/L)、标准盐酸溶液(0.2mol/L)、酚酞指示剂 设备:搅拌器三口瓶、球形冷凝管、温度计、布氏漏斗、吸滤瓶、锥形瓶、滴定管、烧杯、滴液漏斗 实验步骤及现象 步骤 现象 分析 (1)安装好装置。将25.75g?(29.5m1,?0.25mol)苯乙烯及2.95g?(0.03m01)顺丁烯二酸酐加入三口瓶中,水浴加热,体系温度升至50℃后,在搅拌下,顺丁烯二酸酐溶解。 苯乙烯为无色透明液体,顺丁烯二酸酐为白色颗粒状。随着加热的进行顺丁烯二酸酐逐渐溶解。 顺丁烯二酸酐能溶于醇、乙醚和丙酮,在加热条件下能溶解于苯乙烯。 (2)将苯乙烯3.2g及AIBN0.007g(单体重的0.l%),与25ml??甲苯混合后,放入滴液漏斗中。升温至75—77℃,搅拌下,将苯乙烯溶液在30min?内滴加完,再在80℃左右反应1h?至1.5h。 AIBN为白色针状结晶,液体滴入后,溶液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AIBN不溶于水,溶于甲醇、乙醇、丙酮、乙醚、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中。 (3)反应过程中注意观察现象。在反应物渐渐变稠,搅拌困难时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用布氏漏斗过滤。 反应不至1h溶液逐渐变稠,呈乳白色。并伴有白色沉淀生成。 苯乙烯和顺丁烯二酸酐单体反应生成了共聚物,体系粘度变高。沉淀生成是因为共聚物苯乙烯和顺丁烯二酸酐单体反应生成了共聚物,体系粘度变高。沉淀生成是因为共聚物在苯乙烯当中的溶解性较差 注意事项 混合液滴入时不能太快,要慢一点; 甲苯、苯乙烯等药品有毒,不能用鼻子直接嗅闻。并且在使用?后,应该及时的把瓶盖盖上,防止挥发或打翻。 六、问题讨论 1、本实验使用的引发剂为AIBN,为何这次不用BPO?谈谈它们各自的特点与差别?? 原因:①AIBN的特点是低温引发,本次实验温度相对较低,比较适合; ②AIBN引发效率虽然稍逊于BPO,但它形成的自由基不会脱氢,不会诱导分解,非常稳定,保证反应后期仍然有引发剂作用; ③本次所用溶剂对过氧化物引发剂有诱导分解的作用,使BPO的引发效率降低,所以也不适合选择BPO;? 特点与差别:①AIBN一般在45~65℃下使用(在80~90℃会激烈分解),BPO一般在?60?~80℃使用;②AIBN比较稳定,其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只形成一种自由基,没有脱氢能力且无诱导分解;③BPO的分解分两步,第一步产生苯甲酸基自由基,有单体时候即可引发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